代表名片:
罗霞
全国人大代表 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目前,四川已实现乡道及以上安全隐患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但普通公路危旧桥梁仍不同程度存在,通客车村道安保工程仍需完善。建议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进一步加大对区域交通建设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危桥、危隧、安保工程等投入,支持提升交通设施韧性和可靠度。”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人大代表罗霞表示,今年的建议围绕加大黄河流域四川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展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乡镇公路、桥梁的建设一直是罗霞关注的重点领域。从加强乡村建设,到加强农村物流发展,再到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五年来,罗霞持续聚焦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的落脚点往往与乡村振兴相关。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产业,在实施精准扶贫、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罗霞向记者列举了交通运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的一系列作用,这也是她聚焦乡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原因。
建好农村公路,更要运营好农村公路
农村物流需要信息化技术助力
事实上,从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罗霞就持续关注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罗霞建议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可以通过构建农村路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项目生命各阶段的相互影响,避免规划折腾。通过提升管养水平、探索养护模式改革等关键技术环节,保证建设标准、保障系统运营,减少养护消耗。”
乡村公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罗霞建议加强农村物流发展,在健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机制的同时,做好物流包装、仓储、运输车辆、冷链等配套基础设备配置,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议背后,是罗霞对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和乡村振兴路径的深入思考。
“农村物流是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工业品下乡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彼时,农村物流在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体系、城乡物流双向畅通、人才支撑等方面面临着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匹配不充分等问题。”罗霞表示,我国农村地区传统散落居住、零碎化耕种的特性使得农村物流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呈现出分散性、周期性、动态性、多样性、小规模等特点,给农村物流组织管理带来了困难,需要加强现代物流信息化、供应链智能化等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
此外,罗霞还关注到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出优化投递作业流程,合理引入补贴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点结构,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农家店等当地居民比较熟悉的地点灵活设立物流网点。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物流技能培训体系,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案例教学库,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空间,提升培训水平。
治理乡村公路:规划、管理、服务、制度、人才缺一不可
农村公路资源开发也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19年8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农村公路发展作出了阶段性谋划,提出要“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2020年全国两会上,罗霞从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角度,提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农村公路往往在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养护力度、运输服务水平、人才支撑等方面存在着与农村居民运输需求匹配不充分的问题。”罗霞表示,建议完善农村公路网规划,推进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还要推进养护体制改革、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此外,农村公路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可或缺。
农村公路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理,还离不开自身的资源开发。2021年全国两会上,罗霞提出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的建议,她认为,农村公路在完善路网布局的同时,更应与路域资源、沿线产业、景区景点等协同发展形成“组合拳”。“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今年全国两会,罗霞提出关于加大黄河流域四川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建议涵盖的领域从交通延伸到旅游和环境保护建设。
“目前四川沿黄流域路网密度仅为13.8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川西北地区平均低32.2个百分点,至青海方向的高速公路通道未打通,交通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融合跨界开发程度还不高,有50.2%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谈及建议的背景,罗霞用一组数据加以介绍。
对此,罗霞建议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结合年度中央车购税征收情况,加大对区域交通建设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危桥、危隧、安保工程等投入,提升交通设施韧性和可靠度。同时,在不改变既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有助于在更大空间尺度优化布局生产力,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环境保护目标,罗霞建议沿黄河流域5县州县政府指导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优化公路项目概预算编制,推广常温条件下沥青路面养护材料和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实习记者 王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