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新版“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公布!1000处健身空间要来啦

2022-03-24 09:08:00   蓉城政事

3月23日

成都新版“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正式公布

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处

各区(市)县新建或改建

符合国家、省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不低于3个

↓↓↓

3月23日,成都市体育局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对《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进行了详细解读。

《实施计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成都运动空间布局更优、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更精、市民健康素养更高,基本建成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进一步夯实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基础。

《实施计划》还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看

↓↓↓

01

基本建成“三级健身圈”

《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成都力争建成“三级健身圈”,实现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

社区层面,建设方便快捷、举步可就的“5分钟便捷健身圈”,让市民在所在社区、居住小区通过步行方式,就能找到健身场所或设施;

街道(乡镇)层面,建设功能齐备、类别齐全的“15分钟功能健身圈”,让市民通过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在15分钟内能找到富含各类运动项目的标准健身场地,如多功能运动场、体育综合体等;

区(县)级层面,建设服务优质、配套完善的“30分钟品质健身圈”,让市民通过自驾或快速公共交通方式能抵达大、中、小型专业体育场馆(群),享受专业体育健身场景。

02

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

《实施计划》提出,通过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公园城市“镶嵌式”体育设施建设、“三级三类”体育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健身场地数量,丰富健身场地类型。到2025年,将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处,成都各区(市)县新建或改建符合国家、省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不低于3个,力争城乡全民健身设施一体化、均衡化。

03

智慧科技助力全民健身

《实施计划》通过搭载“互联网+”智慧绿道体育系统、打造“运动场即摄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场馆、建设“室外智能健身房”、优化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模式、完善“成都市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发布机制、开发“运动银行”模块,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便捷、舒适、新颖的健身体验。

04

多层级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实施计划》强调做响“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完善“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固化品牌活动办赛机制,创新实施“乡村运动节”“楼宇运动季”“蓉漂体育节”等各级各类赛事,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重视幼儿运动开发,实施“蓉城市民冰雪运动推广计划”,以“名赛”带动“民赛”,引领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为成都市民构建“天天有比赛,处处可参赛”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05

构建体卫融合工作机制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进一步加大“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力度,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标准化服务流程。同时,提出要在成都打造市、区(市)县两级“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站点)”。

06

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体系

《实施计划》提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形成面向所有在校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相互衔接、重点项目全覆盖的分层分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供给体系。到2025年,成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7.5%。

07

构建“新供给+新场景+新生态”的体育消费业态

《实施计划》强调,要扩大体育消费新供给、营造体育消费新场景、构建体育消费新生态,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塑造全民运动健康生活新风尚促进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带动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

08

扩容都市健身圈

《实施计划》提出,要推进成德眉资体育同城化、成渝体育协同发展、扩大国内外体育交流合作。此举将为成都市民带来更丰富的赛事和公共运动资源,便于市民异地运动打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助力“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