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 | 从一个小区的“旧貌焕新颜”来感受成都市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2022-04-15 09:49:00   四川新闻网

【开栏语】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四川各地的一线基层、田间地头、厂区园区,9100万巴蜀儿女正踔厉奋发、奋勇争先,书写着崭新的答卷!

14日起,四川新闻网推出记者“蹲点日记”系列报道,深度融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川网计划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各地市州一线点位,用笔尖记录、用镜头聚焦,采写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充分反映四川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自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四川故事,激励全川人民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早莺争暖树,春水起波澜,巴蜀大地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生机盎然。乘风向未来奔去,见证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五年来四川发展新格局、新变化、新成就。

五福院大门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五福院小区楼顶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2020年,成都市透露将在“十四五”期间聚焦10个领域,加快实施一批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

2021年,成都评选了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小区,其中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锦江区五福苑小区获评“最佳老旧小区改造奖”,而这里的“旧貌焕新颜”正是十大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中最能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之一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缩影。

五福苑小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马家沟1号,建于1996年,是成都市第一批解困房,小区改造以前,水管老化、屋顶渗水、墙面脱落等问题非常严重,碰到恶劣天气时,还会出现内涝。存在“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和“问题多、意见多、投诉多” 的“三难、三多”情况,让居民苦不堪言。

4月14日上午9点,记者在五福苑遇到了正要出门买菜的居民刘佩华。

“以前这里经常‘爆水管’的,一下大雨就被淹(积水),现在进行了一户一表的改造,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刘佩华告诉记者,她在这里生活了超过20年,见证了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她表示,以前的小区大门非常破旧,而且还紧挨着垃圾场(垃圾存放地点),特别是夏季雨多的时候,小区可以说是泡在垃圾堆里。

五福院居民楼外立面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五福院内涝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如今的五福苑,可谓是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进行了改变。通过从屋顶渗水、地下管网、一户一表、安防设施、外立面等改造再到地面改造,小区实现了“旧貌焕新颜”,同时,小区还纳入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根据废旧物品的种类和重量,可有偿回收。

而与刘佩华同行的任秀英也说到,小区以前也没有活动室,大家的生活都比较枯燥,现在各种活动室都有了,她每天都会去舞蹈室锻炼。

沙河街道沙河社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刘颖告诉记者,在改造过程中,小区原本的一个破旧停车棚被改造成了五个共享空间: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乐福堂和聚福堂,分别对应党员活动室、老年助餐室、儿童活动室、老年舞蹈室、天府茗茶园等,真正凸显了小区名字“五福苑”的内涵。通过软硬结合的改造方式,切实为小区生活带来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五福院菜市场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五福院外道路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值得一提的是,五福苑小区在改造过程中,还对周边脏乱差的菜市场进行了整理,并设置了100多个停车位。居民们表示,如今的五福苑小区既舒适又安全,甚至不少曾经搬走的业主也开始陆续搬回小区。

改变的不只是五福苑小区,距离大运会比赛场馆成都市射击射箭学校不远的静沙北路和马家沟路也迎来全面提档升级,老破墙壁变成鲜花盛开的园林绿道,彻底打通了该片区断头路,实现锦江区马家沟片区道路“微循环”,让周边居民出行的“上班路”“回家路”变得更加舒适便捷。

五福院外部环境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据了解,锦江区2022—2025年共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74个,涉及居民34973户。采取“牵头部门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各司其责,发挥街道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的组织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手法全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补齐城市人居环境短板,提高居民生活宜居品质。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13个、惠及居民3.4万户,治理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等病害点位465个,加装电梯1200台,并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停车等改造提升,打造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方便的幸福家园。

“不仅数量更多,在功能品质上也会进一步提升。”成都市住建局更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成都将把对燃气、供电、排水(雨污分流)、消防等的全面排查整治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排查整治燃气、内涝、房屋结构等风险隐患,力争2022年底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还会完善小区内“一老一小”、电梯、停车等功能配套,加快增设充电桩,统筹推进院落改造、片区资源整合和资产赋能,同步提升养老、托育、医养等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社区及院落运营可持续。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的示范小区都有着同样的特点──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让居民共同参与,让邻里间情感重塑,让片区的特色永续传承。(记者 张宇 实习生 李奇臻)

(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