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照亮”乡村振兴路

2022-04-26 22:5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的开源村,一片繁忙景象。蜿蜒的三兴河像绿色的绸带流过这个宁静的小村庄。

开源村是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结对帮扶的脱贫村,今年,该公司纪委主动当担,积极发挥监督职能,紧紧围绕“电靓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与开源村党支部实施“结对共建”,形成组织共建、队伍联抓、服务联动、作风联促的工作机制。建强基层党组织,调整并及时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扎根乡村、贴心服务。

唤醒“撂荒地” 

“好好的土地长满了草多可惜啊!”今年年初,公司纪委人员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村里有好多零散的荒地。由于分散的土地不利于机械化收割,耕种成本高,很多种植户收益很低,以及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撂荒。

为切实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唤醒“沉睡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村民收入,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公司纪委进一步压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争取有序有力完成撂荒地的治理工作,根据村里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实行“三包”责任制度,即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包社,社长包党员,各社党员包户。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小片小片的荒地连成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按照因地施种计划,平坝种水稻,坡地种蔬菜,陡坡种桑树。

“以前我和妻子在外面打工,地一大半都荒着,今年因为疫情,我们就一直没出去,现在村上荒地都整平出来了,我和妻子决定把地种起来,播种和秋收都可以用上机械,实现大面积种植,省时又省力。”开源村的村民李四全高兴地对笔者说道。截至4月初,开源村撂荒地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此次整治行动整治荒地共计150余亩,盘活了村里土地资源,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悉,开源村共有村民1726人,有1000人在外务工。自今年治撂荒土地以来,陆续有40余人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加入农业合作社等方式返乡创业。

助力春耕春灌 

“感谢你们电力工人,一个电话就帮我们解决了抽水难题,这下我的秧苗有救了!”正准备为自己家秧田抽水的刘大妈对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纪委人员说道。

为服务春耕春灌,营山公司纪委在基层班组推行“网上国网”APP线上办、客户微信群上门办、党员服务队帮您办等电力便民服务,开辟春耕用电“绿色通道”,简化报装流程,快速安装送电,并上门检查灌溉设备用电安全情况。

解决完灌溉用电问题,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开源村的耕地大多数位于青山镇三兴河沿岸,由于近年来河水水位较低,村民无法从河中抽水开展春耕生产,只能靠从河中挑水实现灌溉,效率极低。针对这一问题,公司纪委积极与营山县水务局协调,请来了专家及时进行现场勘查,制定落实解决方案,并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了8万元专项资金。随后,按照水务局专家方案构筑堤坝,提升河床水位60公分,解决了村民抽水难题,实现春耕生产灌溉无忧。

入春以来,为全力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平稳用电,公司纪委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维修农用机具46次,提升了公司优质服务工作水平。接下来,该公司纪委将持续督导春耕保供电服务举措落实情况,用贴心服务和优质电能助力乡村振兴。
 照亮乡村振兴路 

“以前一下雨,晚上我们都不敢出门,路上又滑又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初春的夜晚,开源村村民在路口扎堆儿闲聊着。如今,这里一改往日夜晚漆黑的落后面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这个小山村,原本沉寂的夜晚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开源村村道公路原有路灯93盏,都安装在0.4千伏电杆上,但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数都无法正常使用,每到夜晚漆黑一片,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装路灯是村民们的迫切愿望。

公司纪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查勘,通过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资金23万余元。资金到位后,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175盏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路灯正式投入使用,“点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现在,每天晚上七点路灯就亮了,照得村子亮堂堂的,我们晚上出门活动也多了,这感觉真好!”有了太阳能路灯的开源村,夜晚也热闹起来,出门散步的老人家、农忙晚归的农人、放学晚的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便利。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纪委认真履行再监督职能,主动协调当地政府、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农村“撂荒”土地治理,推动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提高供电质量。

下一步,国网营山县供电公司纪委将以满足“三农”用电需求为己任,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乡村美 人民富”的最终目标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唐雪婷 徐丹)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