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热议:下一个五年成都如何把握开放机遇?打开建圈强链的视野格局 打造复合型开放枢纽

2022-04-28 09:53:00   成都商报

根据党代会报告,“开放”将是未来五年成都发展的重要动能。其中提到,成都要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用好用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能级,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下一个五年,成都如何把握开放机遇?开放的动能,又如何为城市带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探索“青白江特色”建圈强链模式

4月26日,从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刚刚过完她的9周岁生日。

9年来,中欧班列在这里拔节生长,目前已实现畅联境外69个城市和境内25个城市。更直观地解读这两个数字,则是以成都为主枢纽,可以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军透露,下一个五年,青白江区将加快实现一个转变:将物流优势转化为国际供应链优势。

王军提到一组关键数字:目前,中欧班列(成渝)的省内货源占比超70%,为长虹、TCL、沃尔沃等300余家省市重点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

此外,成都国际铁路港还与全省15个地市州合作,为各市州有中欧班列需求的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布局“中欧班列基地”,推动德阳机械设备、眉山化工品、乐山资阳农产品等四川优质产品开拓欧洲市场,年均带动省内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

提升枢纽能级,既产生了货流,同时,货流背后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机遇。

2021年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蓉城召开。在这场重要的会议上,“建圈强链”行动全面铺开。

王军透露,自成都布局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来,青白江区围绕新型材料、物流业、大数据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4个市级重点产业链,确立了新能源商用车、绿色建材、国际贸易物流、开放农业、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绿色低碳产业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加快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构建起了产业发展图谱。

王军表示,下一个五年,关键是要“打开实施建圈强链的视野格局,探索形成具有青白江特色的产业建圈强链模式”。

王军透露,青白江模式可以是突出平台引领,用好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赋能,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做长做强,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

同时,也是突出龙头引领,聚焦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瞄准龙头企业需求引进配套企业,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到区域内发展。在他看来,未来将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陆港枢纽的辐射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持续提升。

建设成渝相向发展新支撑

过去5年间,成都也在加快融入“蓝天”上的机遇。一个关键时刻是天府国际机场投运,成都迎来双机场时代。这也被认为开启了成都枢纽新时代。党代会报告特别提到,要推动“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航线网络结构优化,打造国际航空中转中心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成都市副市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表示,下一个五年,成都东部新区有五大定位,包括建设成渝相向发展新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新引擎、国际开放枢纽新门户、创新成果转化新平台、公园城市品质新家园。

在建设国际开放枢纽新门户方面,成都东部新区将依托天府机场和成渝中线简州枢纽站,打造复合型开放枢纽,增强国内外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

在产业“建圈强链”方面,张瑛则强调,以临空经济为特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打造成都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和临空经济拓展区,集聚航空物流、航空运营、临空服务等领域头部企业50家,初步形成智能工业装备、智能消费设备、绿色智能网联汽车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四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四川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综合部负责人苗茂告诉记者,顺丰将依托成都空、铁、陆多式联运立体交通枢纽,打造顺丰西部国际供应链平台。顺丰还可以帮助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并加强特色农产品产地合作,助力“川”字号特色产品走出去。(记者 邹悦)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