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
龙泉山“出圈”的不仅有日出
还有隐秘山间的
湖泊、水库、溪流等
宝狮湖 摄影:嘉楠
对于原本缺水的龙泉驿来说
近年来花大力气
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建设美丽河湖,营造滨水空间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
从平原到山麓
优美的水生态为公园城市
增添了几许“灵气”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描绘了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美好蓝图,山水相依的龙泉驿在持续努力,以环境治理为抓手,理好山、治好水,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
东安湖
“三大法宝”呵护水生态
清晨,地处成都东边的东安湖,迎来了成都平原新的一天的第一缕阳光。站在湖边,千亩湖水,碧波荡漾,山峦如黛,近水含烟,满足了人们对园林湖景的全部想象。
摄影:嘉楠
河湖是自然环境的生命线。一直以来,龙泉驿区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显著,群众对河湖建设的愿望十分强烈。
凤头䴙䴘
普通鵟
现在,东安湖湖水清澈见底,1600余亩生态水域水质优良。广袤的湖面上野鸭缓缓游动,白鹭悠闲站立,凤头䴙䴘(pì tī )、普通鵟(kuáng)等野生鸟类时有停留,对水质要求“非常苛刻”的桃花水母也成群结队地现身东安湖。
摄影:嘉楠
被问及是什么方法使东安湖呈现出绿水含烟、移步换景的美丽画卷,原来,河湖分流、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是东安湖湖水“清澈见底”的三大法宝。
所谓河湖分流:即,厘清东安湖与东风渠、西江河等周边水系关系,引用东风渠优质渠水作为入湖水源。周边自然水系作为泄水通道,入湖水源实现河湖分离。
所谓控源截污:即,处理达标的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基流,片区降水通过雨水管网就近排放至自然河道,湖区仅接纳经过植草沟等净化后的雨水,发挥海绵体作用。
所谓水生态修复:即,采用“改、构、提、增、维”方式实施水体综合治理,构建水生态系统和泉、瀑、溪等多元水体形态,持续提升湖体水质。
东安湖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全世界看见中国的智慧、看见成都的魅力、看见龙泉驿的活力。
滨水公园
营造人水和谐的幸福空间
城市滨水空间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和休闲场所,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龙泉驿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惬意的滨水生活。
东安湖公园碧波荡漾,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书写着独属于龙泉驿的公园气质,承载起市民家门口逛大公园的多年梦想。
东风渠绿道公园里运动与休闲相得益彰,既可以在球场上追逐,又可在一河之隔的咖啡店静享悠然时光,动静自由切换。
驿马河公园不管是一期还是二期,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开放,都是龙泉驿人民的热议话题。这条流经老城区的河和这个沿河而建的公园,蕴含着太多人的童年回忆。驿马河公园周边人口众多,环境优美,现代科技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市民茶余饭后散步溜娃的天堂。
在龙泉驿区,这样的公园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沿河而建的带状公园,公园里的运动场所、阅读空间、儿童乐园、消费场景等都是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探索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驿马河公园 摄影:嘉楠
人水和谐的滨水空间,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水美乡村
绘就山水相依美丽画卷
从城市到乡村,美丽山水画卷一路徐徐展开。沿着蜿蜒的318国道进入龙泉山,龙泉驿的美景尽收眼底。沿线道路宽敞、绿植成片,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农家屋舍点缀山间,让人沉醉。“龙泉山山美、水美、人更美”不少游客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就连沿途的房屋也换上了“新装”,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摄影:嘉楠
龙泉山,是成都的城市会客厅,是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从距离来讲,龙泉山,就是成都人说的“一脚油门就可以到”的地方。
理山治水,“理”出来的是美,“治”出来的是生态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同安街道红旗村依托红旗水库水源,蓄塘成湖、建渠引水,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态景观用水困难。利用“一半青山一半城”天然优势,探索山区(丘陵区域)水美乡村建设,梳理原生态山水肌理,形成“村邻水、田见方、路沿渠、桃成林”的山水形态,绘就“人水和谐、山水相依”的魅力新画卷。
像红旗村这样,龙泉驿的乡村通过理山治水,不仅让乡村更美,也促进了一三产业的互动,一大批民宿兴起走红网络,让产业更兴,村民更富。
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市民提供更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的公园城市梦想,龙泉驿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