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当你站在515桥,你会发现楠桠河、大渡河两河汇流,你会看见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融合的原点。从清晨的一笼小笼包配泡菜开始。
【现场同期】
【正文】李小蓉的一天从凌晨4点半开始。
【同期声】李小蓉
就是一直要诚信经营
知道吧
馅料这些必须要选最好的肉
用新鲜的肉
【正文】坚持用传统老面制作早点的李阿姨,早已将面和碱的比例记在了手里。味蕾率先拉近了异乡人与石棉的距离。
【正文】五十年前,大爷大妈们就曾有豪情壮志,从家乡到他乡,与全县人站在一起,在石棉,带着责任相遇,他们不一样的口音里是一样的初心。
【同期声】
那个时候全靠双手
撮箕 背篼 锄头 钢钎 二锤
炸药 雷管 引线
就凭这个
从山上开了一条河
【正文】彭老30岁的时候,在小水村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半山腰活生生挖出3.5公里长堰渠,用血汗修建起全县第一座水电站。
【同期声】
我们有一次
我们生产组的
一路上去检查工地
一个很沉重的声音
耳朵突然有这种感觉
哎 我说不对哦
我就喊指挥安全员
检查就发现上面
裂开了一条缝
所以我就马上下令
所有这一段的施工人员立即撤出
刚刚撤出
就垮下来了
如果当时那天我们不去检查
没听到这个
那可能那天就是几十号人
就要被埋在那里面
【正文】以前工人们没有手机,对讲机,山中那一面红旗升起,便是铁的纪律。彭老曾用脚步丈量着石棉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在这相遇相知的50年里,几代人的努力,未曾想过,多年后开山拓土,工业产业风生水起,亮化工程装点美丽县城,一座座电站,一条条公路、高速路搭建起石棉的骨架,使周围的城市与石棉变得亲密,使人们眼前的世界不再只是一亩三分地。发展大道从以前的粗疏到如今逐渐描画得细腻。一代人在这里老去、一代人在这里打拼,无数人背井离乡,扎根石棉,书写无悔青春。
【现场同期】
【正文】何霖修建高速公路20年,每天在20多米的高空中来回穿梭,抢抓施工进度,严保工人安全和工程质量。
【同期声】
【正文】时间飞驰,城市生长,石棉建县70周年。在石棉的土地里,在本地人和异乡人的共同奋斗里,我们看到了城市拓展的信心。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有人正年轻,石棉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