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7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四川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四川博物院举行。来自两院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听取课题组成员的专题研究汇报。
赵蓉、屈涛、张凯等来自敦煌研究院和四川博物院的专家学者就前期选题逐一作了精彩的汇报,内容涉及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创作历史、保存现状、病害分析及美育课程开发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向,可谓主题明确,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现场讨论热烈。
此次两院召开“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侯世新看来,“让西南与西北的敦煌进行对话,四川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找到了绝佳的契合点──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这也进一步推进建立敦煌学研究的西南地区学术阵地。”
据介绍,在2020年8月,四川博物院就与敦煌研究院签署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文物保护、研究、学术交流、展示、宣传、文创开发和研学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其中提到,要进一步合作,加强研究张大千对敦煌的贡献。随后,两院逐步推进“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研究”项目。
此次学术交流会上,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回顾了与敦煌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简要情况,并介绍四川博物院“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研究”项目的工作进展。她指出,希望川博参研人员能够把握交流机会、深入探讨研究张大千在艺术和学术上的贡献与成就,促进文物保护、展示、宣传等方面的文博科研成果转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和社会价值。
据悉,四川博物院馆藏张大千作品有600余件,其中汇集了绝大部分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这次来到川博,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蓉表示着重想了解张大千临摹榆林窟第二十五窟的内容,包括藏品数量、质地、表现形式等。“不论是从考古研究还是美术史研究,榆林窟第二十五窟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