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省名家工作室”⑦|陈巧茹:艺术家要有风骨,传承义不容辞

2022-07-01 18:47:00   四川文旅厅

 

 

5月24日,在新修好的天府艺术公园·蜀园(成都川剧艺术公园)内,我们见到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陈巧茹最近在排练著名剧作家徐棻的新作《花自飘零水自流》:“预计这个剧目在7月左右与大家见面。”在这座全国唯一一座以川剧为主题的公园里,陈巧茹聊起了入选首批“四川省名家工作室”的想法。

 

陈巧茹

 

为深入实施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进一步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今年4月,经四川省文旅厅同意成立了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茹、刘露、廖忠荣10位文艺工作者入选。

 

 

现有工作室“升级”

传承义不容辞

 

在入选首批“四川省名家工作室”之前,陈巧茹已经拥有了个人工作室的艺术家。10年前,陈巧茹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工作时,就决定成立个人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集合身边热爱川剧的青年从业者,一起传播出川剧、推广川剧,另一方面,整合了演员们的业余时间资源,制作一些形式更为灵活的演出项目,工作室成立后孕育了《马前泼水》《卓文君》等川剧代表作。

 

《贵妃醉酒》饰演杨玉环

 

“这次有政府支持加入,更觉得做好工作室,做好传承工作是义不容辞的。”陈巧茹说,接下来她打算借这次入选首批“四川省名家工作室”的时机,为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一次全面升级。除了坚持此前工作室的川剧核心传承传播外,还将系统地把工作室打造成以陈巧茹为品牌的川剧小型博物馆,让工作室成为传播川剧文化的根据地。

 

陈巧茹还规划,工作室也可以做一些跨界文创产品。她儿子创作的川剧动漫,打开了她的思路,她期待川剧元素能够以更生活化、更多元的方式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制作一些川剧有关的杯子、陶瓷、书签、卡通动漫形象等,推广川戏、川情,“做出影响力,做出执行力。”陈巧茹说。

 

 

艺术家要有风骨

培养德艺双馨青年川剧人

 

“作为四川首批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的艺术家,我们更应该用好的作品和好的风骨去回馈社会。陈巧茹坦言。

 

陈巧茹师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工花旦、武旦、青衣。她扮相俊美,功底扎实,唱腔悠扬委婉,身段潇洒,善于运用川剧唱、做、念、打传统程式技能刻画人物形象,颇具功力,是一位“全能型”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是川剧剧种标志性人物之一。

 

戏曲进校园

 

她的代表剧目有《四川好人》《白蛇传》《欲海狂潮》《尘埃落定》《好女人、坏女人》《红梅记》《目连之母》《青春涅槃》《马前泼水》《卓文君》《烈火中永生》《打神》《打饼》《情探》《贵妃醉酒》等大量剧目,展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被专家、学者誉为“声、色、艺俱佳的文武全才”。她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川剧艺术,又符合现代审美意识,主演的剧目多次到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大城市及港澳台地区演出,为川剧赢得荣誉。她曾先后获得第九届、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获得第六届、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四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优秀演员奖”等。

 

《卓文君》

 

她希望未来以工作室为杠杆,撬动起年轻川剧人的活力。她寄语青年川剧人要珍惜学习机会,取名家所长,多学多问,虚心求教,在传承好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去探索和创新。“尤其是要克服青年人胆怯的心理,不要怕,多锻炼、多学习、多思考,多找机会主动和不同前辈交流学习。”

 

 

—END—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