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不负青绿之约!《只此青绿》成都巡演延期 超八成观众愿意等待

2022-08-12 14:4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随着《只此青绿》选段在央视的爆火,这部舞蹈诗剧也与更多的观众见面。今年7月,《只此青绿》巡演终于抵达成都,经过“三轮加票”“三轮售罄”,最终确定为5天8场,这一演出密度也打破了该剧在全国巡演的记录。

但近期成都突发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演出计划,原定于7月中旬就与观众见面的三场演出目前处于延期状态。截至8月11日,延期场次的退票率仅为16%,仍有超八成的观众表示愿意等待《只此青绿》在成都返场。

观看《只此青绿》体验“过山车”

“一定不能再错过了”

就在蓉城席卷《只此青绿》热潮时,购买了7月16日场次门票的张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与《只此青绿》见面的一波三折,并将自己与这部舞剧的缘分概括为一个字──“虐”。

她向记者表示,最初看到其他城市的同好对《只此青绿》首演的评价很高,就先了解了一下它的主创班底和幕后故事,发现这部剧不仅讲了传统文化中宋朝文化的精粹点滴,还有她非常欣赏的舞蹈演员担纲,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现场。

“在《只此青绿》还没爆火之前,当时还没有成都的场次,就预定了西安与重庆的演出场次,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张女士感慨,《只此青绿》来到了成都,就一定不能再错过了。

在入场之前,她已收到演出延期或待定的相关通知。“我第一时间去做了核酸,就想着哪怕手续多一点、麻烦一点,能看也行。”最终,她在城市音乐厅外等候开场,预定的场次顺利演出,也终于没有再一次错过《只此青绿》。“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呢?”

“像《只此青绿》这种在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优秀剧目,如果有机会肯定想二刷三刷,今天我还在看苏州场次的时间。”张女士提到,成都的演出氛围很好,观众的热情和素质都很高,在成都就特别有参与文化艺术类活动的冲动和乐趣。

也许这是《只此青绿》受到观众热捧的重要原因,也是成都场延期后,多数观众仍不愿退票的一个心理缩影。他们都在以实际行动向创作团队表示:“好的作品永远都不缺观众。”

极致美学是观众等的“底气”

观众与创作团队之间的惺惺相惜

正如观众在《只此青绿》中看到的极致美学,这是创作团队为观众献上的诚意与品质,也是让观众不愿退票的“底气”。

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艳看来,《只此青绿》主创团队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复兴了宋朝审美,也成为中华礼乐文化和美学精神的有效传播媒介。

作为《只此青绿》成都站巡演主办方的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演出延期以来,一直在关注多个平台的后台数据。“截至目前,《只此青绿》成都场延期后,退票仅为16%,这也让我们十分感动。”域上和美集团品牌研发中心总监刘玉婷说。

“我们也对部分观众进行了电话回访,他们表示一定会等《只此青绿》再到成都。”刘玉婷介绍,成都的演艺市场十分发达,观众对各种艺术形态和舞台艺术十分包容,很多作品在这里能够形成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成都观众追逐优秀作品的心理和创作团队是一样的。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地跟演出方沟通,协调一个稳妥的档期,让大家后顾无忧地看剧。”延期场次的观众不愿退票,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观众与创作团队之间的惺惺相惜。这里面既有剧组的倾情演出,也有落地主办单位的对于观众喜爱的回馈。“我们也希望在补场的时候让观众可以收获一些小小的惊喜,比如主题周边,又或者是在场景与氛围上做足做够,让观众觉得不虚此行。”刘玉婷说。

“我已将心向明月,幸而明月照我心。”一场“青绿之约”在蓉城推迟,多数观众却仍表示愿意等待,既有《只此青绿》高水准地展示极致大宋美学的原因,也有观众给创作团队带来的鼓舞,更有创作团队继续呈现好剧的回馈。

“我愿意等。”这是一场独属于成都与《只此青绿》的相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