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城市慢下来了,
但成都人依然在忙碌。
忙到做核酸,
忙到当志愿者,
忙到发朋友圈,
忙到“经优”娃儿的网课,
忙到问有没有N95的帐篷卖
......
说到当志愿者,
成都人可谓是“面面俱到”,
持续发力,永不停息。
你的狗狗,我来喂养
猛追湾街道石油社区
嘉通云尚小区封控后,
有一位楼底商户
因临时隔离出不了家门,
无法顾及滞留在一楼商铺里的狗狗。
狗狗的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
让商户一直放心不下。
社区社工室工作人员
和志愿者得知情况后,
在工作之余,
自发地承担起了狗狗的喂养工作。
由于担心狗狗的安全问题,
志愿者们还贴心地在店铺围栏上
为狗狗贴上身份说明。
“狗狗牌”温馨说明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毛孩子,
平时都是大家轮流带它
出来在一定范围内溜达,
能吃饱喝足,我们也就放心啦。”
石油社区社工徐莉告诉华仔。
抗疫不忘“小伙伴”,
成都这座城市无时无刻不在体现
大爱精神和文明风尚。
你安全了,我就放心了
“不行,电话还是没接”
“我上门看过了,家里还是没人”
“再找,都去找,必须把人找到......”
自此轮疫情以来,
水碾河路北社区社工室一直在
加大力度针对特殊困难群体
的情况进行巡访。
然而,在电话摸排独居老人过程中,
一位79岁孤寡老人一直未接电话,
居家的出入卡也没领取。
社工和志愿者多次上门查看
也都无人应答。
邻居们也表示近几日确实未见着老人。
多次上门的社工与志愿者们
既着急又担心......
通过一番调查后
了解到老人有亲戚在成都,
社工联合社区网格员立即联系派出所
查询老人所有亲戚的讯息和联系方式,
最终找到了老人──
原来老人几日前就去侄子家中了。
“人没事就好,当时真是很担心
我也跟老人说了,
以后外出一定要告诉我们。”
水碾河路北社区
社工室志愿者刘燕和魏世炜说道。
“你安全了,我就放心了。”
关注、关心、关爱特殊群体,
他们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你守护我,我守护你
“哪里有需要,他就赶往哪里。”
在二仙桥街道东路社区,
有一位17岁的少年志愿者,
忙前跑后,协助核酸信息录入、
协调收集志愿者意见、
给防疫工作者送物资、
在红十字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像“永久蓄能”一样,总是热情洋溢。
总之哪里有需要,他就赶往哪里。
“他们守护我,我守护他们。”
这位少年告诉华仔,
他叫魏园鑫,
就读于四川城市技师学院,
之所以想当志愿者,是为了“报恩”。
魏园鑫告诉华仔他的“报恩”初衷
“在成都,当志愿者都是要抢的。”
魏园鑫说,到了社区和一线才发现
和他一样“报恩”的志愿者有很多,
大家都抢着做服务,
一个比一个起得早,
一个比一个睡得晚,
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所以是他们守护了我,我守护他们,
他们再守护我......
这个暑假给了我太多美好回忆。”
魏园鑫告诉华仔,
9月5日开学后
他就投入到紧张的网课学习中了,
但他会一直关注社区,
关注志愿者服务。
疫情之下,青年向上,
防疫之战的每分每秒皆是高光。
奋战在一线,他们说,
为成都,莫得事;
感动在心间,为你们,
不存在,算啥子。
成都人的担当,成都稳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