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日晚24时,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震区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已完成。据了解,由于当前正值汛期,地震及降雨叠加影响,灾区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需进一步加强重点排查评估,并从灾损评估核查工作转向灾后重建和地灾综合治理。
据统计,震前在册的预案内地灾隐患点共1832处;复核已销号隐患点1498处,排查新增隐患点195处。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还针对震后安置点周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开展临时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00处,对其中6处不安全的已指导撤换;排查复核在建工程及已治理地灾防治工程674处,排查抢险救援通道地灾隐患点66处,排查电站、堤坝、桥梁、加油站、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268处。
据专家经分析,本次地震灾害震级大、震源浅、余震多,震中地形地貌复杂,地形高差大,地形切割深,岩体破碎。此外,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较差地震破裂方向人口较为密集,该区域地灾隐患发育,点多面广,部分隐患点处于中、高山峡谷区,震中附近通讯、电力、交通中断严重。
截至8日6时,共投入部省专家近50名、专业技术人员632名,无人机等装备465台(套)、车辆160台。
下一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将充分运用好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成果,着力在地灾隐患应急排危除险、重点点位监测预警、震中重点风险区管控、地灾综合治理等方面做深做细、分类细化,落实防范处置措施,督促指导抢险救援通道沿线隐患排查整治。同时,要强化极限思维,高度戒备“余震+强降雨”条件下的地灾防范应对工作,落实积极响应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不因震后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