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力量 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2-09-04 11:49:00   成都日报

志愿者帮助居民运送物资

“周大爷,不要担心,有我们在。”疫情来袭,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街道武青嘉苑小区被封控,70多岁的残疾独居老年人周华忠心里咯噔一下──此前,一日三餐全靠亲戚送,现在自己该怎么办?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所焦虑的问题,4栋微网格长夏文琼早就帮他考虑到了。小区1-3栋被列入高风险区,4-9栋被列为中风险区后,夏文琼第一时间就找到周大爷,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说干就干,夏文琼帮忙联系社区为老年人配送盒饭,小区志愿者在门口接到饭菜,立即转送到周华忠家中,每一次送到他手上都是热腾腾的。

周大爷的安心,是成都各个社区通过“微网实格”管理,进一步凝聚各方抗疫力量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在成都多个小区采访时了解到,微网格在做好疫情防控政策上传下达,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发现解决问题,通过上门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关心关爱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老旧小区

需要清洁搬运人员

志愿者踊跃报名

“一旦遇到封控情况,小区居民怎么办?”小区党支部书记罗中林、业委会主任李哲告诉记者,十多天前,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副主任余王向大家抛出这个问题时,大家就给出了种种构想,其中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发挥“微网实格”的作用,“当时就咨询了居民意向,结果有60多位居民表示愿意当志愿者。”

这次疫情来了,小区物业有4名工作人员被隔离在外,当时报名的志愿者都站了出来,他们和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微网员一道,各司其职,迅速补位,承担起小区的各项运转。“虽然现在还不算是最极端的情况,但也算是经历了一次重要考验。” 罗中林说。

武青嘉苑小区是一个有着1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有9栋住房,都没有电梯,居住着1000余名居民,居民年龄普遍偏大,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0多人,其中独居的80岁以上老年人有6人。老年人们大都不会网购,这段时间的生活物资咋办?正当李哲和微网格长们发愁的时候,小区居民刘颖找到了他们,“我要出去上班,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双方一交谈,原来刘颖在人人乐工作,李哲灵机一动,“正好你就对接人人乐,帮小区居民采购日常生活物资!”

小区物资采购的问题解决了,踊跃报名的志愿者们又客串起清洁工、搬运工,打扫小区清洁,搬运各种物资,让整个小区有序运转。

封控小区

四方对话沟通机制

为居民提供良好保障

新一轮疫情来袭,金牛区茶店子街道育新社区保利堂悦小区积极响应,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育新社区党委书记茂军介绍,保利堂悦小区院内共14栋,24个单元,入住320户。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街道依托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建立“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微网格长—楼栋长”四方对话沟通机制,对接并明确特殊人员服务保障、小区自防自控等工作职责,发动居民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做好极端情况下小区内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和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准备。

同样温暖的场景,还出现在郫都区。为了保障居民在封控管理期间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微网格长们分类、打包、配送,只为蔬菜水果“不担忧”,生活用品“不断档”,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米”。其中双柏社区充分发挥“微网实格”作用,发动封控区内外专班人员和小区40余名微网格长,分别将新鲜生活物资整理后发放至空巢老人、病人等特殊人群和高风险区域家庭。

银木佳苑小区是海棠路社区最大的居民小区,共有10个楼栋,居民近8000人,划分了14个微网格。海棠路社区党委书记蒋旻告诉记者,社区共有8个居民小区,102个单元楼栋,将近2万人,社区划分了85个微网格,配置网格员,全覆盖社区的院落单元楼栋,在封控期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记者 赵一 粟新林 陈方耀)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