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水果黄瓜特别新鲜,来点哇?”9月10日中秋节上午10点半,位于成都武侯区机投桥街道万盛路附近的临时卖菜点里,新鲜蔬菜摆放整齐。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人员频繁流动、聚集等问题,这个4天前“开张”的小菜市可谓解决了大问题。
“这里住有近3000人,90%是租住户,很多人都没冰箱,几乎每天都有买菜需求。大部分人不会网上下单,出门购买生活物资成了刚需。居家以后,这里唯一的出入口成了人员不得不暂时聚集的‘堵点’。”机投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做好防控工作,机投社区想了很多办法。
这一带区域就像是“城中村”,居民下楼就是街面,不妥善管理容易出大问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机投社区首先将“城中村”只留下1条通道进出。接着,按照微网实格发动楼栋长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出入卡,让每户居民都能清楚明白目前的防疫政策。“一家人一张卡,一次只能出去一个人……”楼栋长李忠坤每入户一家都会细心说一次。为邻居发卡的同时,每栋楼建立微信楼栋群,方便发放防疫讯息,搜集摸清大家的各种需求。
经过几天的管理运行,社区发现这一区域居民频繁流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以前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早出晚归,基本不开火。现在需要做饭,但家里没有冰箱储存食物,就被迫天天买菜。”微网格员曾伟说。
痛点找到,社区立即想法让大家能在打围区域内买上新鲜菜。区域内有块空地可作为临时小菜市,还需要联系供应商。虽是非常时期,但社区仍希望既能保证食品质量又要卖得便宜的商家入驻。几次磋商后,最终将以前综合市场里的3家菜摊主和2家肉类商家召集到此。
9月6日清晨5点,机投社区书记万永全就忙碌起来。在他的安排下,摊主们6点前就把堆积如山的食材收拾妥当。2000斤肉,8000斤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居民的“检阅”。天刚亮,他就通知楼栋长们在微信群里发信息:“大家以后可以在临时小菜市买菜了,每天从早上6点供应至上午11点。”
6点半,菜市入口工作人员维护秩序,居民间隔一米排队买菜。由于供应充足,大家井然有序,买方觉着方便,卖方销售红火。“对这一区域进行严格控制,外面的人是不允许进来购买的,再一次减少了人员流动。我们通过因地施策,坚决要打赢‘城中村’保卫战。”万永全说,居民眼看供应充足,紧迫感没了,开张的第2天,该区域进出口和临时菜市的排队现象也自动消失了。(记者 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