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6日,作为2022天府书展阅读嘉年华系列分享活动之一,《蜀书二十四品》新书分享会于成都SM广场轩客会举行。这也是作家、书评人庞惊涛的第五部文学作品、第一部文学评论作品。
《蜀书二十四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司空图品藻古典诗词的“二十四诗品”关键词为经线,串联起当代四川作家的二十四部文学作品,其品鉴的作品横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题材,其品鉴的作家兼及当代文学名家、文坛宿将和新秀。
记者注意到,在《蜀书二十四品》品论到的作家中,既有罗伟章、蒋蓝、马平、向以鲜等当代名家,也有张书林、赵琨这样的宿将,更有文学素人,如茶人唐丽娟女士;作品既有《谁在敲门》《惊蛰》《苔》《塞影记》等长篇小说,也有《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古书中的成都》等散文作品,还有《钓鱼城》《李商隐那样写诗》等诗歌作品,以及少量报告文学作品。正如庞惊涛所言,再“小”的作品,也有被关注和表达的价值。
活动现场,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艾莲,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文艺评论家向荣对《蜀书二十四品》的艺术特点、基于四川文艺评论体系建构以及川派评论风格的养成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专业、深入的分析。
在这本新书中,也能看到庞惊涛的评论理想。“学术规范意义上的文学评论,由于受到了诸多术语、结构、文法以及学术规范的束缚,遂给一般读者造成了‘高不可攀’的庄严感和距离感。”庞惊涛解释,言不及义、言不由衷、浮于表面的“读后感”式评论又因为缺少必要的营养,尤其是必要的批评而变得寡淡无味。“因此,在学术规范的标准化文学评论和‘读后感式’的评论间寻找一个既能无限接近评论作品价值、意义和魅力,又不那么过于板正、过于严肃,还能直抒胸臆、直击性灵的中间表达方式,便成为我品读这二十四部作品的理想。”
为何要用“二十四诗品”的二十四个关键词来品题二十四部当代蜀地作家的作品?
庞惊涛表示,这并非一定是要抱“司空图”这个古典文学评论经典作品的“大腿”,而是希望在古典文学批评的传统和当代文学鉴赏的个性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和谐、融通、互惠的关系,既需要上承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可贵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的精神。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