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看四川】④广元:探索“分工厂”模式 解决用工求职两头难题

2022-12-06 19:29:00   四川发布

前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面对当前持续加大的就业压力,四川各市州有哪些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的“法宝”?许多亮点做法值得“取经”!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如何破解企业招工难、留守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结构性问题?广元市有妙招!据了解,广元市创新探索了“分工厂”模式,引导企业在乡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地建立“分工厂”“社区工厂”“振兴车间”,实现“保企业用工、促灵活就业”双赢。今天,我们的镜头就对准这些“分工厂”,看看他们是如何运转的。

缓解企业招工、用工难

解决城乡闲散劳动力就业难题

走进广元经开区前瞻服饰有限公司,满负荷生产下,工人正忙碌不停.......据了解,广元前瞻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现有员工170余人,主营外贸服饰、职业装、特种服装、劳保服装、智能服装等。公司生产的服饰多销往荷兰、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常年订单充足。面对生产如此繁忙的企业,工人短缺是横亘在企业面前的最大“拦路虎”。

而在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0余名在家照看老人、小孩的“留守妇女”和难以离家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正急切期盼找到工作。

为更好对接人力资源,解决乡村就业问题,2021年11月,广元市人社局印发《关于推广缺工企业开办“分工厂”模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县区、广元经开区针对辖区缺工企业实际,特别是长期存在缺工问题的企业,鼓励帮助企业在市内劳动力富集的乡镇(街道)或村(社区)等建立“分工厂”。

“主要以鞋类制造、服饰加工为主,这部分企业建立分工厂的目的是缓解企业招工、用工难,采取‘1+N’方式,即总厂在园区,将产品生产线向多个乡镇或社区延伸,原材料、订单和销售均由企业自己负责”,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说干就干,广元经开区就业部门主动与朝天区就业部门沟通对接,迅速顺利对接到前瞻服饰公司到大滩镇自然村安置点建立服装生产“居民工厂”,公司负责提供生产机械设备和操作技术培训,让务工者“出家门进厂门”。

在两地就业部门的大力推动落实下,广元市前瞻服饰有限公司自然村分厂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工,首批近30名务工者实现“出家门进厂门”,带动周边80余名劳动者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000元以上。一举解决了两边的供需难题。

近期,前瞻服饰又在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金顶村投资90余万元,建立了第二家分工厂,将吸纳近100人就业。

返乡创业建立“社区工厂”

解决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四川绿阴遮阳网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德强也把遮阳网厂开到了村里。

1998年侯德强到浙江开始学习遮阳网生产制造,一干就是16年,成功后一直怀揣回到家乡发展创业的理想。经过努力,在2015年侯德强在成都创办了西南唯一一家高品质遮阳网生产的企业,不断拼搏创新之下,如今他已在遮阳行业小有成就。

在岫云村党支部的引导下,2021年侯德强返乡创业,回到老家岫云村发展村办企业。“我们鼓励包装、电子产品加工为主,利用家乡人力资源优势,在劳动力富裕乡镇创办‘社区工厂’。”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介绍,新建的遮阳网厂顺利解决了因照料老人小孩而留在乡村的5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年产值3000万元,帮助户均年增收5万元。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了解,广元市苍溪县为解决陪读家长等城乡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摸排试点,扶持广元舒之恒鞋业有限公司返乡在东城社区设立分工厂,并通过确定灵活上下班时间、按件计薪的生产方式,以及设置学生放学后在场内作业、玩耍的学生角,实现既满足企业需求、又适应劳动者需要的就业模式。开设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闲散劳动力人均增收2000余元,有效为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全县已有4家企业建设社区工厂10个,吸纳就业380余人,人均收入3000元。

据悉,针对照看老人、小孩的“留守妇女”、难以离家外出的脱贫人口以及进城“陪读妈妈”等群体就业问题,广元市共引导全市11家企业建成“振兴车间”“分工厂”“社区工厂”19个,吸纳就业590余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分工厂”,成功化解企业用工难、留守妇女儿童稳岗就业难的问题,更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落到实处,这个“妙招”正在让当地群众朝着安定、富裕的方向行稳致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