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成都考古中心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以社教活动的形式向公众开放,为大家带来看展新体验。
怎么个“新”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列宣传部主任唐淼表示,“我们想做不一样的展览。更多是侧重于考古工作本身、考古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因此,展厅里不仅展示出了成都考古历年来重大发现成果和文物,还重点讲述了‘考古是什么’。”
具体而言,成都考古中心的常设展不仅为来访者介绍了田野考古的概念、考古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仪器、以及基本的考古学知识,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构成等。还以多种形式展示出了陶瓷器、青铜器、竹简等文物背后的保护修复过程。
唐淼以正在展出、出土于羊安汉墓的铜马车为例,介绍道,“铜马车现在看起来很精美,但其实它在出土时原貌残破。为了让大家了解文物背后的修复过程,我们为观众展示出文物出土时的影像、以及文物修复的过程。”
就在文物下方,记者看到,图片和文字显示,铜马车出土时破损严重,其中马足基本全部残缺,马的腹部残缺较严重,马身有较长开裂,马车亦残断为数块。再通过旁边的屏幕,还可以点击了解修复过程的各个阶段,感受文物修复背后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此外,唐淼还以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为例介绍道,“出土时,医简已经较为糟朽,一些甚至如同黑色面条一般。但经过清洗、脱色处理、脱水处理等文保过程,最终可以使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存。如今你看,现在展示出的医简呈现出健康状态,上面的字也可以看得清楚。”记者看到,唐淼所介绍的“背后故事”,在文物上方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除了展现文物修复的过程,展厅内还设置了科普提示。唐淼以出土于双元村墓地腰坑的青铜缶为例介绍,在双元村春秋战国墓葬群的众多墓地中,154号墓葬是整个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而该青铜缶正是出土于154号墓葬的腰坑之中。
那么什么是腰坑?面对观众可能会有的疑问,展厅已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在文物下方设置了解读二维码。记者通过扫描,即可看到一段趣味科普短视频──“腰坑,是古人在墓葬底部挖出的一个小坑,由于位置多在尸体腰部,所以称为腰坑。腰坑之内可埋殉狗、殉人,也可以随葬青铜器、玉器等器物……”。
“这就是我们展厅的特别之处,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手段,呈现出文物从出土到精美展示出来的中间过程──不仅有考古挖掘,还有文物修复等很多后端工作在进行。”唐淼表示。
事实上,让更多人实实在在的看到考古工作到底是做什么,正是成都考古中心策展的初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成都考古中心的常设展旨在让公众通过考古成果了解历史,更了解考古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考古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观文物、铭历史,还能了解文物背后的考古、修复保护过程,这样的成都考古中心,你期待了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