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基层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彰显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重要载体。近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发布特别策划主题报道栏目《我从基层来》,讲述基层代表为改善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的履职故事。
省人大代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柏香村村民李财燕
“我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可能是所有代表里最基层的代表了。”1月10日,记者在代表驻地宾馆见到省人大代表李财燕。交流过程中,她的话语总是带着泥土般的朴实。
李财燕是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柏香村村民,今年是她第二次当选省人大代表。“真的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农村致富带头人
回忆过去,李财燕说,自己是嫁到柏香村的,夫妻二人主要收入源于种地和一些零工。
起初,夫妻俩生活还算温饱。但2013年的一场变故,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丈夫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撞伤了人,我们东拼西凑才凑了10余万元医药费赔偿对方。”李财燕回忆道,这对当时我们家无疑是天文数字,全家也因此致贫。
但李财燕并未因此放弃希望,而是坚强地站起来,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政策扶持。“2013年,政府部门送来300只鸡,我建了个鸡棚,除去成本获利1000多元。2014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又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把养殖规模扩大到700只鸡,除去生活开支,还还债了万余元。”李财燕说道,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资金和技术的多元帮助下,养殖规模达1500只鸡,最终2016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且脱了贫。
“现在不仅养鸡我们还养了几百头猪,家门前的公路修好了,我们还搬进了新房子,女儿也送到了城里读书,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李财燕说。
2020年,李财燕还组建“柏香女子打工队”,带动村里及周边留守妇女务工。“我们打工队,人最多时达到了40多人,打工地从家门口延伸到了成都,大家干劲足哟。”
从党员到省人大代表 重点关注乡村振兴
2016年,脱贫后的李财燕还有了个新身份──共产党员。“我自己找到‘第一书记’要求入党的!”李财燕说出了自己的入党初心,“正是有了党的帮助,有了脱贫攻坚,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也要成为一名党员,尽力去帮大家过上好日子。”
今年两会,李财燕最关注的依然是乡村振兴这个热点话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乐山市马边县在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以及各级力量的倾力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财燕说道:“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好机遇,搞清楚怎么干、干什么、有什么好政策支撑,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讲好马边故事、干出马边变化、谋求马边发展。”
四川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