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高质量发展,2月10日,科技厅召开全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关于表扬2022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先进基地的通报》并对新认定的国合基地授牌。
据了解,四川自2012年起开展国合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了4类(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95家国合基地,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基地成为我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庆峰在会上讲话,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整体部署推进,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构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态势,科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开放合作已成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形势下更加需要积极拓展合作对象范围,扩大合作交流的渠道与规模,优化建设更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内部环境,把握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方向,找准新的着力点。
“过去一年全省国合基地克服困难团结奋斗,在国际科技合作、高端人才集聚、交流活动、基地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效。”李庆峰说,新的一年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融入全省科技工作大局,争取批复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学谋划国合基地重点工作。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基地持续发展壮大。规范开展基地考核评估,持续资助工作优秀基地,动态调整优化基地序列。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基地成果转化能力。拓展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形式,争取共建研究实体、载体,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整合联盟资源推动川渝基地协同创新发展。四是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国合基地对外影响。充分借助宣传媒体力量和线上线下交流载体,深入研究提炼有份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基地的对外影响力。五是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国合基地健康发展。强化科技安全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确保基地安全运行和发展。
附件:2022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先进基地名单(27家)
大熊猫保护研究与教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口腔疾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农科院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核动力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山地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新希望农产品加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九寨沟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猕猴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沼气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华蓥德嘉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先进无线通信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深层超深层海相页岩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肿瘤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油气地质成都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危险废物与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民用核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与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