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
“你上次采访时见到的‘丰收里’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这是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他口中的“丰收里”,是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建好后就会成为我们村的新名片!”李雪平难掩自豪之情。而他,今年也有了一个新身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
“半路出家”的村支书带领乡亲铺就“致富路”
自小在永丰村长大的李雪平,和印象中的村支书不太一样,他种过水稻、办过糖厂,还当过兽医,虽然经常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但种粮却是他心中的执念。
“从小跟着父母在田里务农,早早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2007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李雪平明白,永丰村要发展,就要有产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了这个目标,李雪平决定带领大家成立合作社,一头扑进了让粮田变良田、带领乡亲致富奔康的事业中。
民居墙上醒目的标语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永丰村推广实验新品种、新技术,开展高标准农田重点区域整治。依托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现如今的永丰村,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新品种数量最多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如今,3100亩高标准农田在四川省率先实现了水稻“耕、种、播、收”全机械化生产,“稻—菜—菜”“稻—药—麦”等轮种模式使得农田亩均产量直线提升。
绿意盎然的农田
目前,永丰村共有耕地面积6320亩,用于种植水稻的有5760亩。“我们去年的粮食总产量超过4000吨,永丰村亩均稻谷产量达700公斤。”李雪平告诉记者,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后,永丰村推出了“东坡永丰”大米品牌,凭借着独特的品质,迎来了销售热潮。集体经济和农民实现了“双增收”。过去一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12.28万元增至50万元。
坝坝会里的民意齐心绘就乡村“好丰景”
得知自己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李雪平召开村民大会和坝坝会,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收集村民意见建议。村里的农户、党员、种粮大户都聚了起来,“微信、电话都行,也可以扫二维码。”一个多月的时间,李雪平在村里进行了“地毯式”的走访和调研,
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李雪平确定了他参加全国两会的建议方向,“不仅要种出好粮,也要卖出好价。”耕地保护、粮食高产、农民增收成为了他建议的关键词。“希望国家对农资产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适当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李雪平说。
去年,眉山市出台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确定了“一核三带四片”的规划,永丰村即其中的核心样板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要给国家多种粮、种好粮!”李雪平说,以后的永丰村,不仅是“永远丰收”的样子,是农文旅融合发展很美的样子,也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牛起来”的样子,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幸福的样子。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李雪平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永丰村寄予殷切希望,他要带领永丰村实现“产业强起来、村子富起来、村民乐起来”的目标,而这,也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新身份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记者 夏婉琳 陈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