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
陈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纬度跨度近50°,经度跨度超过60°,拥有包括森林、草地、荒漠、河流、湖泊、海洋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中国成为了北半球国家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新委员陈槐,就带着相关提案上了两会。
陈槐介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了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其中,中国就有156种,占比24%。“虽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总体局面依然存在,情势依然严峻。”
为此,他建议,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尽管各领域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需要制定一部专门性的、综合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才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我们在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其实很好,但是在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甚至在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陈槐提到,尽管我国已经构建了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破解。同时,城市和乡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保护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他建议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城市及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具体而言,要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进一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与评估,把城市建设成体现本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公园城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提升乡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公众科学,加强相应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形成有效的参与机制,加强统筹组织,着力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参与度,协力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