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郑喆轩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历史文化是我们价值基础中最初、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要到哪里去?过去的历史对我们的未来有很多指示意义,对历史的反思、总结是不断的。”
时值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在谈到考古的意义时如是说。
如今35岁的郑喆轩已经多年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作为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的发掘工作执行领队,他带领团队探索早期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持续推进四川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近年来,他更深刻感受到四川考古新发现呈现出的巨大增长。
他介绍,2019年以前,四川仅确认十余处旧石器遗址。而最近几年,从盆地到高原,考古成果全面开花,已在12个市州新发现旧石器遗址点282处。其中,既有获得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皮洛遗址,又有资阳濛溪河遗址、遂宁桃花河遗址、眉山坛罐山遗址等新发现,显示出四川在探索早期人类与现代人起源演化、东西文明交流和南北文化交融等重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为了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文化走出去,郑喆轩建议,将皮洛遗址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予以重点支持,支持四川、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史前考古研究。同时建议国家支持三星堆加快申报世界遗产进程,以向世界更好展现独具特色、极具创新创造力的中国青铜文明和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其中,聚焦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三星堆,他提到,目前,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已牵头委托国内高水平专业团队对标申遗标准,启动开展遗产基础研究、价值研究和比较研究,提炼出突出普遍价值。鉴于古蜀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所具备的突出普遍价值、保存较好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良好的保护管理状况,已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应加快其申报世界文化遗址进程。
作为一位履新的人大代表,谈及公众考古的意义,郑喆轩不无感叹:“我们是在实践中考古,大家跟着我们的视角一起看历史的演变、是在思想考古,也在共同追寻我们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我想,这也有助于树立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