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监测显示,今年“五一”四川接待游客人次位居全国第四位,成都接待游客人次位居副省级及以下城市第一位。除了打卡传统景区,今年游客出行还“解锁”了哪些新场景?一起来看。
火爆出圈
演出、音乐节等“售罄”“加场”
“到了现场才见识到中式美学的震撼”“每一帧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让曾经读的红楼又活了过来”“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梦,梦过之后,又真是意难平”……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因精美的服装道具和别出心裁的谢幕仪式,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
民族舞剧《红楼梦》观众集限定纪念章 (四川大剧院 供图)
4月29日-5月2日,舞剧《红楼梦》在四川大剧院连演四场,再次掀起“红楼”热潮。早在今年2月,舞剧《红楼梦》开票就经历了售罄、加场、再售罄的火热场景。而这样的观剧热情与“五一”相逢,也让剧院成为出游的新打卡地。
同样在“五一”期间火出圈的,还有仙人掌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在演出阵容上,赵雷、许嵩、朴树、郭顶、万能青年旅店、房东的猫等音乐人(乐队)为数万名观众带来流行、民谣、摇滚等多种音乐风格的碰撞融合。
音乐节现场 (仙人掌音乐节主办方 供图)
据仙人掌音乐节主办方数据显示,4月29日-4月30日的两天演出中,吸引了2.6万名乐迷,超70%乐迷来自省外,直接实现音乐产业收入超170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游览、交通消费超1000万元,为区域性文旅产业发展注入的强大活力。
重磅上新
莫兰迪、黄宾虹两位东西方艺术大师相遇
今年“五一”,成都市美术馆双展齐开,将莫兰迪艺术展与黄宾虹艺术研究展放在一起,如同两条并行的宇宙线,两位风格各异的大师在这里“遥相对望、惺惺相惜”。
光的诗—乔治·莫兰迪艺术展 (成都市美术馆 供图)
作为莫兰迪在蓉的首次大型个展,“光的诗──乔治·莫兰迪艺术展”共展出46幅莫兰迪真迹。成都市美术馆用超2100平的超大展厅全方面地解读莫兰迪,灵动梦幻的光影装置与作品中的“光”相映成趣,法国诗人菲利普·雅各泰的解读让展览空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在画家、诗人、馆方视角的三方“跨时空对话”中,对莫兰迪作品中的诗性及东方属性进行阐释。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与天地精神往来──黄宾虹艺术研究展 (成都市美术馆 供图)
此外,作为首个在川举办的黄宾虹大型个展,“与天地精神往来──黄宾虹艺术研究展”共展出70件文物级别的大幅真迹。据了解,此次展览不仅对黄宾虹艺术成就的进行整体性梳理和介绍,还专门考据了其入蜀期间的活动情况和蜀地对其艺术思想走向成熟时期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据成都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成都市美术馆五天内迎接了超9万人次的观众,艺术放映会、艺术体验活动及学术讲座、讲解服务吸引了线上线下超7000人参与。
深度体验
在街头 以音乐邂逅一座城市的“N”面魅力
400组街头艺人、40组音乐场景绽放成都街头,今年“五一”期间,相信不少的游客朋友们还在成都解锁了“音乐厅”的新场景。由成都市文化馆推出的298场街头演出累计吸引10万余人次游客市民在街头驻足观看,点赞打call。
街头演出现场 (成都市文化馆 供图)
“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响起时,河面上恰巧经过一艘游船,很是应景。”在成都合江亭上演的钢琴、小提琴、竖琴、大提琴四重奏,让游客彭悦邂逅了一场“小确幸”;街头艺人陈世扬将箜篌演奏搬入天府艺术公园,和搭档开启的一场箜篌、钢琴二重奏让游客熊文颇感新奇,“第一次在街头听箜篌,一秒沦陷。”
街头演出现场 (成都市文化馆 供图)
把大提琴演奏搬入东门市井的茶馆,在成都华熙LIVE·528上演一场新潮二胡“民乐”秀,去港汇天地下沉广场来一场竖琴、钢琴等乐器的三重奏。从街头独唱到乐队合奏,从歌唱表演到非遗表演、曲艺、杂耍、音乐剧等;从吉他到琵琶、二胡、钢琴、箜篌、竖琴……乐器演奏将音乐美好送到市民身边的同时,也变成了全民艺术普及的生动课堂,科普乐器知识,成为街头艺人和市民游客的暖心互动。
成都市文化馆副馆长、街头艺术项目负责人冯韬介绍,今年“五一”全城联动,创新组织成都街头艺人在绿道公园、文博场馆、重点景区、古镇古街、特色街区等城市重要生活美学场景开展演出,让街头“闹起来、热起来”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游客呈上一份来自街头的文艺大餐。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