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国家级荣誉16人、一等功43人(次)、二等功571人(次)、三等功5324人(次)……”走进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军休中心)荣誉厅,一张张立功证书交错展示,很难不被这样的一面荣誉墙震撼。
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走进在这里扎根的一群人,更能感受军休干部这些荣誉背后的厚重。
“军休干部是中国峥嵘岁月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数十载的从军经历是最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红色财富。”在军休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十八年的蒙湲,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这让我对军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也传承了军队的优良作风,这深植了我做好军休工作的热情和决心。”在蒙湲的言语之间,似乎也能感受到军人身上雷厉风行的作风。
蒙湲坚守同一个岗位近二十载,只因和军休干部在一起,就像和家里人一样。“我的父亲、姐妹都是退役军人,丈夫也是现役军人,所以军休干部碰到什么问题,我就觉得是自己家里人碰上了难题,需要我去做好服务。”蒙湲说道,也许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自己更能够站在军休干部们的视角去处理问题,也能及时回应他们关注的问题。
成都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蒙湲
搭建再奉献平台
让军休干部从“港湾”再起航
与军休干部家人般的交流与互动,也体现在蒙湲与军休干部张小平的互动之间。“忙啊忙,都好久没见了!”还未见到蒙湲本人,张小平爽朗的笑声就从“蓉耀军休”主题阅览室外传来。
1976年12月入伍的张小平,曾在黑龙江畔巡逻,老山前线作战,川藏线上拼搏。半生戎马,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那么对于军休干部而言,成都军休中心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在张小平看来,军休中心还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军休干部们所在社区的党委到党支部到党小组,为他们建立了一条精神纽带。“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工作,实际上体现了党没有忘记这一批批功臣,人民还记得这一批批奉献者。”张小平坦言,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工作,正是这样健全的党组织,让军休干部都有了精神寄托。
“过去我们父母给了我们家,然后走进军队的时候,军队就是我们的家,奋斗了半辈子后,我们家到哪里去了?”张小平说,在军休中心生病养老有依靠,生活上有人关心、有人关照、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军休中心,“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暖心和安全感。”
这样的安心来自成都市军休工作的多方保障。蒙湲介绍,成都市投入专项资金,按照“差异化设计、主题化打造、全域化覆盖”理念,以市军休活动中心为主,辐射带动主城区各军休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此外,我们引入优质医疗机构资源,设置专用诊室、专用病房,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开设24小时在线问诊专线,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打造军休中医馆,构建日常保健在家中、小病到社区医院、大病进当地三级医院、重病转省市综合性大医院的军休四级诊疗保障机制。”
原联勤第38分部53医院副主任医师 杜明尧
“我们军队离退休干部55岁就退休了,55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大家都还想有一番作为。有了军休中心之后,我们就有了再创造、再奉献、再努力、再学习的这样一个平台。”张小平说,无论是进入中小学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还是开展军休红色宣讲工作,自己与战友在参与的过程仍充满干劲。
“为推进军休干部融入城乡社区发挥作用,成都市军休中心还联动军地资源,成立了成都军休少年军校,组织军休干部走出去,引导中小学生、部队官兵走进来,为青少年、部队官兵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等革命历史传统教育。”蒙湲介绍,像张小平这样的军休干部,成都还有8000余名。“做好新时代军休工作,为军休干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与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从“抢救性”保护到常态化开展
以口述历史实录挖掘、保存红色资源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已累计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万余名。而成都市的军休干部占全省总量的70%,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五。成都的军休工作能否做好、做优、做实,对于全国来说十分重要。
“从2020年开始。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从300余人锐减到现在的百余人,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了。”蒙湲说。
如何将奉献者的一生记录下来?成都市军休中心通过“抢救性”挖掘、整理军休干部身上动人的故事和红色记忆,将党和军队光荣传统,以口述史的形式保存下来。
成都市高新区军休干部 张小平(左一)
“通常我们会采取上门采访、拍摄图片视频的形式,让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以及和身边战友的故事。”让蒙湲印象深刻的是,拍摄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时,八九十岁高龄的军休干部们虽然白发苍苍,但眼神依旧无比坚毅、语气铿锵有力、敬礼十分标准。“举手投足间都映照出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涯,看见他们就仿佛看见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从“抢救性”保护到常态化开展,军休干部们的口述史已成为重要的红色资源。蒙湲说道,目前成都市军休中心已拍摄了《岁月芳华·保家卫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老党员口述历史实录》《卫国戍边·军魂永驻──边防老战士口述历史实录》《戎装铸忠臣·军功献给党──献礼党的二十大军休功臣口述历史实录》等军休干部口述历史实录,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高度肯定,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正在对成都市130多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休干部开展口述历史录制。”蒙湲表示,接下来成都市军休中心还将分历史时期持续开展系列军休干部口述历史实录工作,挖掘好、保存好军休干部的红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正如张小平爱哼唱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一样,成都市军休中心荣誉厅里不只展示军休干部们的戎马生涯,记录他们曾经历的过去,更让他们的经历,成为一部镌刻着姓名的历史,让社会广大群众记住:不管是动荡不安的战争时期,还是如今的和平年代,是中国军人他们用坚强的身躯捍卫着人民的幸福生活,用顽强的精神守护着永恒的军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