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俗话说,夏至不让晌。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是庄稼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正值农耕好时节, 6月21日,“践行耕读理念 绿道伴我成长”成都市中小学生“环城生态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共享共建启动仪式在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行, 来自成都市各个中小学校的学生们从课间走向田间, 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劳动喜悦、在阳光照耀下自由奔跑,感悟劳动价值、体验生命律动。
体验“粒粒皆辛苦”
架起学校、基地“双向奔赴”“双向发展”
走进田园乡间,探寻玉米的“前世今生”,了解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共享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播下种子;奔跑在青青草地,感受大自然的“清风拂面”,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在土地上奔跑的田间运动……作为第一批体验环城生态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共享课程的学生, 他们参与了当天的玉米种植活动和定向运动活动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田园里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三两配合,有的浇水、有的播种,都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泥浆沾满了孩子们的双手,但大家兴致高昂,干得热火朝天, 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或兴奋、或开心、或收获的表情。“我觉得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种植的知识,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今后我会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学生代表李晨曦告诉记者。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拨孩子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有的奔跑、有的跳跃,通过定向越野找到劳动工具,探寻自然奥秘。
此外,在活动现场 成都市教科院发布了环城生态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共享课程,课程包括农作物种植、农耕文化了解和传承、手工制作、趣味运动、农业科普、自然艺术等多个方面,涵盖劳动、体育、艺术、人文等多个学科,在创设生动“农业劳动生活体验场”的同时,还保证了劳动教育的真实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努力破解劳动教育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架起学校、基地“双向奔赴”“双向发展”的劳动教育育人快车道。
感悟“汗滴禾下土”
共建公园城市 共享绿色福利 共创美好生活
启动仪式上, 现场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成都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通过城乡联办、普职联办、社校联办等方式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基地,统筹全市优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据悉,近年来 成都市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场所460余个,孩子们在实践基地里通过辛勤劳动、体育锻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等活动走进自然、走进田园、感受生活,收获快乐健康成长。全市教育系统通过与绿道集团深度合作,依托成都环城生态区万亩良田,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实现“联动共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对于充分利用环城生态区社会教育资源,缓解校园劳动场地不足具有双重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基地为载体、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资源共享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我们期望能通过农作物种植、农耕文化宣讲、农业科普动物观察、趣味运动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从校园走入田园,在劳动中磨炼意志、播种希望、收获果实。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能在环城生态区的劳动教育中感受生活之美、劳动之美,体验‘劳动最光荣’的快乐,也欢迎今后有更多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科普研学活动落户环城生态区。”绿道文旅集团 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 表示,天府绿道集团作为环城生态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共享共建承办单位,一直致力于农事活动和农业科普教育的举办推广。
认识油菜、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学习风筝、草帽、蚯蚓塔等物品的制作技巧,体验水稻及小麦的首个方法·······6-12月,全市中小学生将依托环城生态带“青龙湖农业特色园”“江家艺苑”“亲子牧场”等共享共建基地开展“希望的田野”“大地的孩子”“向往的生活”“自然的奥秘”4个板块20余项活动,孩子们将通过种植玉米、蔬菜采摘、农产品公益市集、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劳动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农业劳动带来的快乐,用双脚感受泥土的温度, 在丰富多彩的农事实践中自信成长, 共建公园城市,共享绿色福利,共创美好生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