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相约,共迎大运。随着成都大运会的临近,你对这场青春盛会有些怎样的期待?是实现“蓉宝自由”,还是以大熊猫为切口“解码”天府文化,抑或是见证世界大学生们在成都留下的青春故事……
带着这样的好奇,在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田海稣的工作室里,也许能找到答案。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8日,由海稣创作的《水墨蓉宝十八项》系列作品正式亮相,以水墨丹青诠释成都大运会的十八个运动项目。作为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实现梦想的平台,成都大运会将全方位为世界青年打造交流平台。如何在大运会这一大舞台上展现出成都的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创造力?海稣有着自己的见解。
走进海稣的工作室,就能感受到她对于中西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热爱。在她工作室的橱窗中有一双特别的滑轮鞋,黑色的鞋身上沾有油墨的痕迹,时间长了竟然有些发亮。
这双滑轮鞋,也回应了如何用世界性语言表达中国的浪漫与创意。
“在构思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的时候,既想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寄托我对家乡的思恋,又希望通过我创新的艺术表达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读懂深奥的中国传统绘画,最后我决定用我擅长的滑轮创作巨幅水墨画《血脉山河》。”为了保留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勾皴点染的技法,海稣专门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墨盒置于滑轮鞋前端,通过停顿和跳跃来制造对比效果,用脚尖点地来描绘纹理,并通过前后移动滑轮加强线条。
历时一年,一幅长13米、宽6米的巨幅山水画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诞生了。这幅作品的展出也震惊了中外艺术界,她被誉为“世界滑轮绘画第一人”。
但自小开始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海稣,心里始终有着“中国情结”。“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传承至今我们有太多值得发扬的内容。”海稣说,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突出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
正如海稣14岁时站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见到了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与交融。“那时我想,只有传统的根扎得越深,在未来的创新中才能走得更远。”
带着这样的想法,海稣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还能为下一代做点什么?”在海稣看来,通过大运会这样的平台,可爱的蓉宝文创能够让青年们好奇甚至提前参与到社会公共活动中,慢慢感受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感。“我想文创也可以是一堂全民的美育课,通过调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建立起他们的社会性。”
“而在大运会期间,我们的创作以及大家的消费都会成为无形的推力,让他们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力。”海稣也期待着,以大运会为窗口,在一次次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活动中,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创造力。
《水墨蓉宝十八项》局部
秉承着这颗初心,海稣在大运会倒计时30天之际,为大运会献上了最特别的礼物《水墨蓉宝十八项》系列作品,以十八个大运赛事项目为基础,选取18种最美中国色,并从诗经中的传统名物取材纹样,最后以水墨丹青完美诠释演绎当代运动赛会的精彩,一幅长卷写满中国味,这是海稣送给世界的成都礼物。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视频 张皓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