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大运会遗产 成都定下世界赛事名城的三大目标

2023-07-30 08:44: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9日, “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这也是成都在大运会开幕后举行的首场城市宣传新闻发布会。

大运会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有哪些考量和布局?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回应,近年来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就已经在谋划大运会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发展路径。

陈志介绍,我们提出了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建成赛事体系完备的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50项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到2030年建成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体育名城,体育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经济生产力、市民健康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到2035年建成体育融入市民生活、运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特质的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体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成都计划构筑世界赛事名城“两都四中心一极”体系,即打造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推动运动成为市民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形成符合成都实际、凸显成都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赛事体系;建设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提高体育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建设时尚魅力的体育消费中心,通过新业态新场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打造户外休闲运动生活品牌;建设彰显天府文化特质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体育文化成为天府文化新时代表达的重要组成;打造开放协同的成都都市圈体育增长极,全面提升成都体育的区域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龙泉驿区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主媒体中心和大运村、大运公园所在地,也是游泳、体操等重要赛事举办地。”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表示,大运会结束后,龙泉将从精心塑造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打造东安湖活力新城、持续拓展文体旅融合场景、大力开展高品质惠民活动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重点引进全国性赛事,打造本土赛事IP,用好“大运遗产”,依托东安湖活力城片区,打造先进汽车和宇航研发创新中心、体育赛事和文化展演中心;加快建设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东安湖体育中心打造成为音乐演艺新地标和体育专业人才孵化基地。

此外,双流赛区是训练比赛场馆、竞赛项目、金牌数量和参赛选手最多的赛区,有田径、网球、射箭、羽毛球、水球5个比赛项目。成都市双流区政府副区长薛燕表示,双流区将立足体育惠民,聚焦全球视野,继续承办和新引进大型国际国内、专业高质IP赛事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切实落实场馆惠民政策,激发体育民生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延续大运热度,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大运会遗产,在后大运时代一体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陈志表示,
通过坚持办赛提能,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坚持建圈强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域推进,提升市民健康生活品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同时以“体育+”“+体育”为特色的文体旅农商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重大项目落户成都;围绕“用好大运场馆遗产 推动赛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举办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提升大运场馆运营水平、使用效率、综合服务能力。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快完善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学校,让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培养意志品格,培养未来的城市体育明星。”陈志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