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15日,非遗集市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嘉绒特色街区盛大开市。24项非遗传统技艺、30项非遗文创产品、18项非遗美食、6项非遗互动体验……极具民族风和时尚味的非遗集市引得游人如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兴秀也在非遗集市支起了“摊位”,热情地向来往的人们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羌绣作品,不时有人驻足观赏或者询问购买。
羌绣,流行于羌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被视为绣中精品。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在很久以前,羌绣并不被外界所熟知。李兴秀对此尤为感叹,“我自己从小喜欢羌绣,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从事羌绣有30多年。但在那个时候,羌绣还不成体系、不成门类。”
李兴秀回忆起1982年的时候,自己去北京参加当时的首届民间工艺高层论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70人无一人了解羌族。“这是什么族?你是云南来的?还是贵州来的?我说我不是,我是四川来的。我就跟四川的一个蜀绣传承人冯玉英,咱们两个人就哭起来了,抱着哭,为什么中国这么大,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我们羌族。”
就在那时,李兴秀下定了决心。“我回家一定要给我们羌族的这个扎花,取上绣,什么绣,羌绣!”于是她开始着手将羌绣运用于服装,并在保留羌族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中国四大名绣的精细美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渐渐领悟到中国文化之强,“我也能勇敢地告诉别人,中国还有一个羌绣!”
伴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针对羌绣制定了一系列帮扶和支持政策,李兴秀作为羌族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也用双手,一针一线地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妇女学习羌绣,如今共培训了25000余人次。她欣喜说道,“现在,我们这个羌绣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远销许多个国家。”
“我现在63岁了,等我退休可能是80来岁吧。我能行!我相信我们羌绣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李兴秀表示。
羌绣是阿坝州大力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和保护的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阿坝州拥有世界级4项、国家级20个、省级101个、州级552个,四级非遗名录项目共1841项,位列全省四级项目首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