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防空警报响彻成都

2023-09-18 10:30:00   成都日报

“5、4、3、2、1,鸣响!”

9月18日10:00

成都全市拉响防空警报

10:00

首先鸣响的是预先警报

鸣36秒,停24秒

反复3遍,时长3分钟

之后是空袭警报

10:06

开始试鸣

鸣6秒,停6秒

反复15遍,时长3分钟

最后是解除警报

10:12

开始试鸣

连续鸣响3分钟

每年的这一时刻

响亮的警报声总会响彻成都上空

这不仅仅是一次防空警报试鸣演练

更是为了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攻击沈阳城,日本军国主义蓄意一手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在随后的十四年间,我国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人无家可归。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也由此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抗战时期的成都也经历了“大轰炸”。从1938年11月到1944年12月,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日机先后对成都进行了31次大轰炸,致使地处大后方的成都满目焦土,一片废墟,死伤5337人。

92年后的今天,当防空警报响起时,路上行走的市民,有的停下了脚步,望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那段历史应该被所有人铭记,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也应该居安思危,拉响防空警报能够让更多人有真切的感受。”一位市民表示。

“此次警报试鸣涵盖全市所有区(市)县共计1200余台(套)防空警报。”记者从成都市国动办获悉,今年,成都市防空警报全部采用数字化警报系统,已形成全市无线短波、北斗卫星统一控制网络体系,控制更精准有效,技术含量国内领先。

不仅如此,今年市国动办首次结合地铁站点组织人员疏散演练。“地铁是城市重要的防空袭人员掩蔽场所,结合地铁站点组织市民开展人员疏散演练意义重大。”成都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地铁站点组织演练,既能让广大市民知晓遍布全市的地铁空间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让市民熟悉人员紧急掩蔽流程,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据统计,当日全市共有10万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大中小学生和20多支人防专业队伍、600余台套装备参加各类防空袭演练。

“九一八”防空小科普

什么是人防工程?有哪些作用?

答: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依法建设和保护人防工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破坏或拆除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国家应对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打击的基础设施,战时用于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国家机关持续有效指挥,保障战时生产、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对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和支援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对于平战结合建设的人防工程,除具备战时功能外,平时还可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等综合功能使用,实现了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专项建设的人防工程平时还具有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救灾功能。

战时城市遭遇空袭,哪些地点相对安全?

答:现代空袭主要是精确打击重点军事、政治、经济目标,所以相对安全的地方一般是:

(1)纯粹的寺庙、教堂、医院、幼儿园、学校、农场、公园、普通居民区等。

(2)重要目标二百米以外和煤气站、贮油罐及危险品仓库千米以外的地方,包括郊区、乡村、山区、次生灾害不可能危及的上风、上水方向。

什么是防空警报?

答: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

1.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2.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3.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

听到防空警报后居民如何行动?

答:1.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2.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当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1)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在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2)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

(3)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等处疏散隐蔽,迅速卧倒。

3.听到解除警报时:

(1)进入安全地带。听到解除警报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复存在,还会出现房屋倒塌、大火,附近可能沾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染毒或染菌。因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2)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由于空袭打乱了社会和家庭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各类人员应遵守战时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使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序。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