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发布会上,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首席技术官、总工程师叶锐介绍了在搭建中试平台、助推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
叶锐介绍,中试是连接原创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之间的桥梁,是解决工业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的多学科融合和交叉的关键验证环节。
“如何让实验室‘瓶瓶罐罐’的原创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经过10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我们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叶锐说,他们组建了一支百余人多学科融合的工程转化团队,专门围绕院士专家成果进行产业化,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公司,先后实现了10多项科研成果的转化,转化率达100%,相关技术经鉴定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1项,国内外专利授权80余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2项。
同时,建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市两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已成功孵化了四川龙锦宇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龙锦泰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科技型企业,其中2家院士团队公司和1家海外专家公司。相关产业化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
此外,组织成立了在蓉8所高校材料学院在内的成都新材料学会,并与国家级学会合作建立了“科创中国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入推广该模式。“目前,我们以中试为纽带,与四川大学、西安交大、西南石油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中试项目合作20余项。”叶锐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