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首个文化遗迹、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站”落户武侯祠博物馆

2023-09-26 10:2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5日,成都首个以文化遗迹、古树名木保护为主题的“司法保护工作站”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揭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武侯区人民法院正式签署文化遗迹、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文化、名木古树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在馆内挂牌成立“武侯区司法保护服务工作站”,共同开展遗产保护相关法治宣传、案例研讨以及法律法规及文博知识的专题培训等。

据悉,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2年刘备惠陵修建时,经过历代保护、维修、建设,形成现在所见格局。现在的成都武侯祠文物区主要由大门、刘备殿、诸葛亮殿、惠陵、三义庙等6个院落的文物建筑组成,这些文物本体周边,有挂牌古树名木98株,包括柏树、银杏、香樟等。杜甫在《蜀相》一诗中提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祠庙建筑与花木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景观,已成为了武侯祠鲜明的文化符号。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胡斌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武侯祠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保护,较好保持了翠柏森森、庄严肃穆的武侯祠历史风貌。“今天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推陈出新,延续文化基因,希望能与武侯区人民法院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努力让保护文化遗产、古树名木成为大家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让文化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共同为擦亮成都三国文化品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贡献积极力量。”

武侯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司法保护工作站”的揭牌,将进一步推动司法保护服务与专业部门管护的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司法+文保”的特色司法服务品牌,有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司法需求,更快释放司法守护蓉城历史文脉新动能。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全市首个以文化遗迹、古树名木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司法保护阵地,标志着“公园城市”生态司法保护基地正式进入“10+”新阶段,要加强相应领域恢复性司法实践探索, “一树一策”“一址一品”保护好古树名木、文化遗迹的多元价值,助力文博、文旅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要积极倡导关心古树、爱护遗迹的文明风尚,不断丰富发展“一化三性”环资审判成都特色。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