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歌的碰撞!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开幕

2023-10-08 12:59:00   四川新闻网

10月5日上午9点,随着一曲优美动听的《阿竹喂》唱响,隐隐青山、粼粼水波,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开幕式,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情人牧场正式拉开大幕。以天空为幕,以大地为台,在山水之间,诗意传播至远方。

开幕式现场,嘉宾云集,高朋满座。李敬泽、阿来、王晓锋、么红、龚学敏等文学、艺术名家齐聚泸沽湖畔,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诗与远方。大凉山姑娘、歌手吉克隽逸也来到现场,以一曲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摩梭》,唱出了摩梭儿女的情与爱,唱出了盐源文化的灿烂与文明,也唱出了泸沽湖的浪漫与美好。

QQ图片20231005193319.jpg

活动现场

QQ图片20231005193328.jpg

活动现场

盐源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古时就因“盐铁之利”而繁荣。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润盐古道”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国西北与西南/南北文化与族群走廊的节点。这里拥有着皈家堡新石器时代遗址、老龙头遗址等多个重要遗迹遗存,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据了解,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旨在以“音乐名片”的全新方式向世界推广“四川泸沽湖”,打造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兼具地域性和民族性、彰显独特文化符号的“湖畔音乐季”品牌,提升“四川泸沽湖”文旅IP辨识度。

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将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呈现,为观众带来更加全面的艺术体验,让人们在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味和音乐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学和音乐的相互发展和借鉴。在中国古代,诗歌往往被吟唱,如《诗经》《楚辞》等作品,其旋律和节奏与诗歌的内容相互辉映,共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也有很多音乐家为诗歌谱曲,如歌曲《静夜思》《水调歌头》等,既保留了诗歌本身的意境和情感,又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其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QQ图片20231005193332.jpg

活动现场

在开幕式上,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介绍了“与诗同行,走进盐源”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征集作品及评选情况。

本次征稿共收到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诗人的诗歌稿件20000余首。稿件作品质量较高,创作形式丰富多样。征稿活动评审委员会邀请诗人、诗评家、诗歌编辑组成三轮评审专家组,经过严格的初审、复评、终评,最终产生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入围奖60名。

在开幕式现场,包括李敬泽、龚学敏等多位嘉宾为获奖诗人颁奖。梁文奇、胡云昌、李王强等十位诗人获得三等奖。王爱民、毛拾贰、程东斌、谭滢、微笑含烟、冯艳华六位诗人获得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四位诗人,分别是邓诗鸿、胡斐、八零、纳兰若哥。获得特等奖的诗人是《盐源十二行》的作者野川、《盐源走笔:泸沽湖、青铜及其他》的作者英伦。

此次开幕式还正式对外发布了2023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主题曲《摩梭》。该作品由凉山本土文艺工作者罗木果作词、杨智聪作曲,由四川凉山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著名彝族歌手吉克隽逸倾情演唱。

在作词方面,该歌曲以盐源县的摩梭文化与历史故事为创作灵感,将盐源县泸沽湖的风土人情、摩梭人的神秘面纱展现得淋漓尽致;作曲上,则在节奏、电音等方面向流行性、国际性靠拢,并在和声中保留了原始的地方音乐,采用当地山歌为曲子,民族特色浓郁。

现场,吉克隽逸以极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演绎风格,给线上、线下观众传递了大凉山独特文化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开幕式活动结束后,下午3点到晚上10点,吉克隽逸、声音碎片、周云蓬、钟立风、茶博士、山人乐队、太阳部落、央吉玛、阿吉太组合、拉丹珠、海日乌芝、阿普亚虹、说比阿达、楽乐团、李宛霖、祝家家、张濛等乐队、歌手,以最生动、最真实、最纯粹、最直接的方式,展示乐与歌的情感世界。(记者 张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