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2日上午,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47支特色鲜明的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精彩呈现了一场绚丽多彩的天府大巡游,拉开了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第八届非遗节”)的大幕。
据介绍,已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八届非遗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
期间,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6000余名非遗传承人、传统表演人员和中外嘉宾相聚成都,将举办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
热情洋溢的非洲鼓,精彩绝伦的少数民族歌舞,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表演……作为非遗节的重头大戏和品牌节目,第八届非遗节天府大巡游从国际性、规模性、民族性方面均实现突破,近千人的表演队伍按照“薪火相传、四海同乐、多彩家园、五洲共享、时代节拍、巴风蜀韵”6个篇章在主会场进行串联展示,现场高潮迭起。
来自重庆市、成都市、泸州市、乐山市、达州市组成的龙舞集合表演,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积淀的铜梁龙舞、泸州雨坛彩龙、沐川草龙、安仁板凳龙等非遗项目集中呈现,轻盈灵动、气势磅礴的表演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映照出民俗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开幕当天,作为第八届非遗节重要活动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国际手工艺展、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成渝双城同根同源竞技展、天府根脉──四川非遗精品展五大展览同时开幕。
强调互动性体验性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共设置“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四个板块,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的成效;国际手工艺展邀请了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精品参展,并进行现场活态展示;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采取“展览交易+案例分享+路演推介”的形式,搭建非遗授权国际交易服务平台,吸引到120多家境内外买家团参与;成渝双城同根同源竞技展以成渝两地共有的、传承较好的传统技艺项目为基础,鲜活生动再现成渝两地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天府根脉──四川非遗精品展以“千年百技、守正创新、非遗生活、非遗美食”四个篇章全面展现四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
作为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学术活动品牌的非遗成都论坛于当天下午开幕,140余位国内外的非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公约》发表20周年,回顾国际社会履约实践,深化非遗保护交流互鉴。将于10月13日举办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论坛也将围绕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共同推进传统医药类非遗为健康中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演方面,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邀请到全国八大古琴门派齐聚成都,于10月12日—16日在成都市区各文化场馆举办名家名曲音乐会、海内外琴家古琴交流音乐会、琴学论坛、古琴学术成果展等80多场演出活动,推动古琴艺术走进现代生活。同期举办的成渝苏曲艺专场交流演出和南北荟萃曲艺专场演出,成都观众将一睹成都、重庆、苏州三地曲艺风采,共赏华夏曲艺多彩魅力。
据悉,本届非遗节除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活动外,武侯、金牛、双流、蒲江、新都、郫都、崇州及四川天府新区等15个区(市)县也将同步开展非遗主题活动及分会场活动。活动着力展现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及品牌,如武侯区的“中国传统器乐周”、双流区的黄龙溪火龙灯舞艺术周、崇州市的道明国际竹文化周等。通过开展非遗展示、展演、集市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让成都市民家门口共享非遗盛宴。
近年来,成都通过举办非遗节,把全世界先进的非遗保护观念、多元的世界文化带到成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将成都非遗技艺带到世界各地。截至目前,成都先后开展了12类非遗名录共30批次的申报公布工作,其中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29个、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8名,非遗示范载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先后建成道明竹艺村等14个集非遗“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五位一体的“非遗特色文创产业集聚区”,年总产值约10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非遗进校园”先后公布了三批共50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