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鱼米之乡”......泸县到底藏着多少“宝”? | 四川这乡有礼·我为家乡代言第二季

2023-10-17 10:02:00   四川发布

【开栏语】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紧扣“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四川发布X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共同发起数说新一“县”──四川这“乡”有礼·我为家乡代言第二季特别策划报道。带领广大网友走进四川183个区县,以全新视角记录四川“新一县”的奋进之路,并邀请当地乡村振兴“新农人”等典型代表,推荐优势产业、特色品牌,打卡特色风物,感受四川乡村振兴加速度。

玉蟾山,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

背靠灵山,一座县城依玉蟾山而建,邻濑溪河、九曲河而立。县域内“一园三湖四山”,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这里

就是四川泸县

↓↓↓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长江、沱江交汇区,是中国龙文化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原酒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同时,它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2100多年建置史,拥有着雨坛彩龙、龙脑桥、宋代石刻等“十大国宝”……

古  探寻“中国龙文化之乡”的千年秘境

图源视觉中国 |  泸县玉龙湖晚霞

在这座千年古县不得不提到的符号便是龙文化。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龙桥群、国家一级文物的南宋高浮雕青龙石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雨坛彩龙,还有各种形态各异的龙舞、龙灯、龙舟等民俗活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龙的神秘、威严、灵动和魅力,也可以体验到泸县人民对龙的敬畏、崇拜和传承。

据了解,泸县目前已发现明清时期的古龙桥140余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九曲河上的龙脑桥。这座桥修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面上雕刻着八头瑞兽,其中四条巨大的龙头居于正中,两只麒麟在西,白象、青狮在东。每一个雕刻都栩栩如生。

图源视觉中国 |  泸县龙脑桥

据传,这些瑞兽是为了镇压河水中的妖怪,保佑桥梁安全和百姓平安,它包含了泸县的人文精神和气质,更包含了酒城儿女对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可和依恋。

在此番“寻龙之旅”中,还能去探访山间怪石嶙峋的玉蟾山,欣赏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感受掩映在绿树中的特色玉蟾温泉,再去川南地区清末至民国时期庄园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泸县屈氏庄园,观赏川南民居的雕梁画栋……

图源视觉中国 |  泸县屈氏庄园

  打造“巴蜀鱼米之乡”的川南粮仓


群龙聚集在泸县,化作水梁镇八方。如今,泸县正聚焦产业强县,全力打造“巴蜀鱼米之乡”示范区,为“天府粮仓”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源视觉中国 |  泸县双稻双虾养殖基地

例如,打造粮油稻渔产业集群,做强“鱼米之乡”。依托省五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市四星级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基础,全力争创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百和、玄滩等5镇为核心,连片发展20万亩优质粮油和稻渔产业,与永川、江津等毗邻地区,共建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完成优质水稻种植面积56.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4.19万亩,建成规范化稻虾基地15万亩。

图源泸县发布 |  泸县高粱

打造订单高粱产业集群,做大“原酒之乡”。以云锦、立石等4镇为核心,连片发展11万亩酿酒用糯红高粱,与永川、合江等毗邻地区共建30万亩酿酒用糯红高粱产业带。积极携手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企业,采取“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模式,大力发展酿酒用糯红高粱,打造成渝地区最优质的白酒原料种植基地。上半年,已建设有机高粱原料基地5个,带动全县高粱种植达15万亩。

图源文旅泸州 |  泸县龙眼

打造晚熟龙眼产业集群,做响“晚熟龙眼之乡”。以潮河、海潮、太伏等6镇为核心,连片发展20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产业带,与合江、永川毗邻地区共建50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大力引进优新品种实施龙眼良种高换,发展龙眼精深加工。目前,已实施高换5400亩,建成优新品种示范园14个。

图源视觉中国 |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

当前,“巴蜀鱼米之乡”建设成效初显,泸县已形成“两带三片五核”的产业布局,探索出“双稻双虾”“吨粮田”“粮经统筹”等高效种养殖模式,预计中稻产量32万吨以上,再生稻产量8万吨,龙眼产量7万吨,均居全省第一;年产小龙虾超过1万吨,居全省第二;油菜产量4.7万吨,高粱产量5.2万吨,均居全市第一。

据泸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泸县将积极探索更多“稻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更多的“泸县力量”。

千年泸县 

宋韵龙城

逛龙城、游龙桥

赏龙雕、观龙舞

“龙虾节”“菜花节”

“龙眼节”“梨花节”

……

美丽泸县的“符号”还不止这些

等你去邂逅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