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24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联合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
据了解,生活垃圾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法规制度上,四川对标垃圾分类工作有关要求和最新修订的固废法,修订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增补了垃圾分类有关条款。目前,全省已有成都、泸州、遂宁等9个地级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法规、规章,其他地级城市已纳入立法计划,还有部分城市在修订城市市容环卫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中,同步增设了垃圾分类相关规定,垃圾分类法治建设正加快完善。
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2017年以来,四川接续实施两轮“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分6.36万吨 /日、增长86.5%类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其中,焚烧处理能力4.9万吨 /日、增长近3倍,焚烧能力占比达77.5%, 24个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基本实现“零填埋”。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700 余吨/日。设施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副处长张才能透露,四川拟实施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垃圾分类立法进程,修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城市主体责任。同时,督促9个与深圳市结对的城市,持续开展“1 对1”交流,复制推广深圳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加快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站)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改善市民前端分类投放环境。加快建成投运一批焚烧发电厂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鼓励县级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小型焚烧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质效。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此外,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管理一体化协议》内容,聚焦成渝地区“无废城市”共建,在垃圾分类及毗邻地区协同处置方面,继续深化与重庆市城管局合作,实现经验互鉴、设施共享。
“我们将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公共机构、国有企业带头,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推动社会公众分类习惯养成。”张才能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