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厅组织召开全省财政部门法规培训班暨法规工作会,并印发《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法治建设的意见》。
依法行政,为民理财
如何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四川财政聚焦强规范、抓落实、
促融合、创品牌四个重点发力
一起来看具体举措↓
强规范
守牢财政法治建设“主阵地”
着力规范规章制度,率先修订出台《四川省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四川省财政监督条例》《四川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办法》立法修订。近3年来,共制定相关财政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42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财政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充分运用执法文书、执法流程、执法用语、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四个标准,推进财政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财政厅行政诉讼案件保持零败诉。制定《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素规范》,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抓落实
种好财政法治建设“责任田”
推动全省财政部门切实履行财政法治建设主体职责,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要求融入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汇报,带头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法治机构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强化横向纵向联动,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形成了“关键少数”带头抓、财政干部人人抓、各级财政层层抓的生动局面。
促融合
弹好财政法治建设“合奏曲”
用好财会监督手段,加强预算管理、资金分配、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法治管控,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全面推行法治审核,对财政重大决策、政策文件、执法案件、信息公开、合同协议实现法治审核全覆盖,近3年来共开展各类合法性审查事项2000余件。在全省财政部门推行行政执法“清单式法治审核工作法”,典型经验入选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实践案例。制定《财政厅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将公平竞争审查要求融入财政政策制定全过程,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品牌
打造财政法治建设“新名片”
按照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1+8”示范试点成果推广运用相关要求,扎实抓好法治示范试点工作,以及合法性审查、行政裁决运用、法治标准化、干部学法用法等品牌创建,打造四川财政法治建设“新名片”。财政厅先后获得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政府“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