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指出,要因地制宜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2020年以来,四川作为全国9所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深入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先行先试,探索推进。通过3年的努力,目前四川183所县级党校面貌焕然一新,悄然发生着格局性变化及内涵式发展。都江堰市委党校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工作中,不断用好落实政策补短板、续东风、奔改革,在成都市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考核结果名列前茅,被四川省委党校列为区域中心党校……现推出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人才队伍风采展示系列,通过一所基层党校的变革缩影,展现县级党校分类建设的成果。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袁馗,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讲师,英国斯特灵大学媒体管理学硕士,四川省委党校党政管理学研究生,首届省组部“好课程”获得者,全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基层一线宣讲队成员;成都市级本土讲师,成都党校系统风采大赛展示师资。
不算青涩的老师,也有讲不过第一个板块的烦恼
“我是2020年通过人才引进到的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在其他区县党校有过几年的工作经历了,所以比起刚毕业就进入职场的青年老师,我已经不算萌新了”,谈起自己的入职经历,袁馗这样讲到。有过3年党校工作经历的他,在之前已经走上党员干部教育的授课讲台,《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时代发展》课程还入选了首届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来之前,袁馗抱着可以拥有更大的讲台的志向,没想到,现实却让他卡在了“第一关”。“到了新单位,我被分到了实训科,这个科室是专门做现场教学的,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究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著名水利工程,其蕴含的“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治理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这个课题对于传承本地文化价值非常必要,我也全程参与了都江堰生态文明主题教室的打造,共设置了3大板块,但前面几次试讲连第一板块都没讲完就被判不通过试讲了。”每次想到这段经历,袁馗都会感慨于学校(院)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我们学校对于新进师资的培养,分三步走,分别是讲好主题教室—讲活现场──讲透专题”,没想到讲好主题教室第一步就难住了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有针对性地讲出内容,是我入职修炼的第一课。”
沉浸式现场教学,打开了现场教学的思路
“通关”了主题教室讲解,如何让现场教学“身临其境、学有所思”是袁馗遇到的第二个“关卡”,“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要求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觉得灌口街道南桥社区的现场教学点位打造是一个关键点,从此打开了我的思路”。南桥社区位于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紧临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地处4A级古城景区核心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多条繁华的商业街区,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众多,同时,社区有回族、藏族、羌族、满族、瑶族、彝族、哈萨克族等居住,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区”。“我们在这个点位上沿用了“双讲师制”,即党校教师讲理论,一线干部讲实操,还创新地在传统的现场参观完毕后,开设第二课堂:“情境课堂”,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用学到的知识应对基层应急事件,实时检验效果。”,谈到南桥社区的打造模式,袁馗认为正是这个点位的打造,为他开启了日后引入多种课堂,让现场教学能够打破单一参观,能有创新模式的思路。
自2021年打造完毕投入使用以来,有超过5000人次学员来到南桥社区参观学习交流,学员平均满意度为96.83%,“随着参与现场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我觉得我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和各地的学员交流时,也会给我一些新的、更前沿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是现场教学实效的进一步展现。”南桥社区“民间街长”周欧讲到。参训学员收获经验、党校教师快速成长、社区干部能力提升的“1+3”综合效应模式让现场教学赋能提效。
“如今,我们的现场教学课堂除了情境课堂外,已经有了案例课堂、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我正在做的是将结构化研讨和现场教学嫁接在一起,继续进行创新。我认为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的下一步一定是基层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求创新、重实效的具体体现。”谈到未来的展望,袁馗对现场教学的创新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