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了解一下

2023-12-29 15:25:00   四川新闻网

四川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将中医药产业作为全省7个千亿级产业,14个重点产业之一优先发展。四川如何推进中医药发展?发展情况如何?

发布会现场.png

发布会现场

12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在成都举行发布会。会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对省级部门以及市(州)如何协力推进四川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介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田兴军介绍,四川在产业链发展路径上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聚合资源要素,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机制建设。省、市、县明确中医药管理部门为中医药产业牵头单位,绵阳、内江、巴中等地还成立了麦冬办、天冬办、巴药局等特色机构。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7个中医药产业示范市、县建设,对每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给予1000万元奖励。引入国资成立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构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首批设立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3000万元,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二是抓品质提升。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29项中医药地方标准,川芎、姜黄、西红花3项国际标准研究获国际标准立项。完成省级溯源平台和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溯源体系建设,涉及中药材品种84种、累计溯源基地面积46万亩,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

三是抓集群发展。实施“三个一批”建设行动,成立扶持工作专班,打造了好医生药业、新绿色药业两个超50亿龙头企业和一批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实施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行动,打造了天府中药城、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天府中药城2022年实现全产业链营收240亿元。

“省委省政府还将中医药纳入‘健康四川’建设,以及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总体部署。”田兴军介绍,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推、市州主动的工作态势。

一是考核督导。四川在全国率先实行中医药政务目标考核,实现了“考部门”向“考政府”拓展,聚焦示范区重点任务及机制改革、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关键环节,严格与资金分配、评比表彰等挂钩。推动省政府将示范区工作纳入全省各地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督查激励机制,2023年,省政府通报了2022年全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5个市(州),并予以资金、项目等专项支持。

二是同题共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添措施、出实招,省委宣传部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与传承弘扬;省委编办持续增加省中医药局内设机构与人员编制;经信厅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科技厅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教育厅深化中医药医教协同,探索“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财政厅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农业、林业部门着力打造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省医保局制定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中医药临床应用激励机制等20条措施支持中医药医保改革;省药监局遴选369种中药制剂进入第二批调剂目录。

三是上下联动。21个市(州)围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将中医药纳入对县级政府政务目标考核。达州、宜宾单设中医药管理局,巴中市成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为市政府正处级事业单位,其余市(州)卫生健康委通过增加科室、人员等举措扎实履行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等全行业管理职能;南充、遂宁等地还成立中医药服务中心。近三年,21个市(州)新增中医药专职人员近300人。雅安、达州、眉山等6个市(州)设立中医药综合改革专项资金。泸州、内江、绵阳、攀枝花等8个市(州)试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单病种付费,促进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记者 李丹 蒲枫涵)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