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双盘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450余亩

2024-01-04 11:0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冬日的四川芦山苗溪农场,一场雪悄然而至,房屋、树木、菜地银装素裹。站在山顶,举目远眺,望不着边际的新平整的土地上被白雪盖上被子的油菜苗儿鼾然入睡,预示着来年的好收成。这是由四川土地集团实施的四川省首个国有低效园林地与闲置土地“双盘活”标杆项目。

芦山县苗溪农场位于芦山县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过去是四川省川西监狱苗溪茶场,总面积30984.34亩。2001年8月川西监狱整体搬迁到成都市龙泉驿区。“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 2013年7月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正式将原川西监狱芦山县境内33268.05亩国有土地,无偿移交芦山县政府用于灾后重建。“但事实上,近十年来,苗溪农场国有农用地利用效率却低下,低效茶园经济效益也很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效力。”当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物尽其用,也为了探索在四川还属空白的国有低效闲置农用地盘活利用的实施路径,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对比“二调”与“三调”数据,将坡度小于25度,且“二调”“三调”均为非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确定为可开发潜力资源,并建立可开发潜力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统筹市、县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力量,在可开发潜力资源数据库中深入筛选,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林地保护等管控要求,以及土地权属、性质、区位等因素,优选资源丰富区域,并逐个进行可行性评估论证。通过分析研判,锁定在苗溪农场实施四川省首个国有低效国林地与闲置土地“双盘活”标杆项目,项目整治规模1863亩,产生新增耕地1450亩。

2022年9月项目完成立项,12月完成招投标,施工单位已于2022年12月20日正式进驻项目区。项目实施中,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建专家小组,经过实地踏勘和座谈交流,在充分考虑项目地交通、群众意愿、气候等条件后,按照“高标准、造精品、边探索、边修正”的原则,提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成片开发的实施路径。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预评价,针对性强化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和土壤性质,合理布局田埂、网格护坡、道路、沟渠等工程。项目共修筑砼网格护坡9200余米,浆砌块石护坡1300余米,生态护埂20000余平方米,新建蓄水池8口,排灌渠3500余米,生产路8000余米,田间道路2880余米。

四川土地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项目实施,苗溪农场新增耕地面积1450余亩,每亩新增粮食产能约600余公斤,耕地质量等级较当地旱地平均水平提高1等,极大地提高了闲置国有农场的土地利用效率。”

据悉,未来,在新生的土地上将组建苗溪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苗溪功能性粮油制种试验示范基地。同时,项目区与灵鹫山旅游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享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农耕、采摘等农旅体验项目,配套建设农旅景观、大地景观,方便游人休息、打卡、体验,结合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