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春节归家的倒计时响起时,许多人已经开始收拾行囊,盘算着回家的行程如何安排;还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路上”,依旧每天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奋战在经普工作一线。
1月30日上午,西昌市统计局普查指导员吴梦恺来到一套表单位──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了解这家企业的数据填报情况。
与此同时,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普查员赵萌穿上蓝色马甲、佩戴好工作证,开始对辖区内普查对象进行上门登记。
而在昭觉县的惹银饰店内,普查员们为老板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五经普宣传手册、一包纸巾、一本日历和一盒充电线。
······
在四川,像吴梦恺、赵萌这样的普查“两员”有近10万人。随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的全面启动,全省近10万名普查“两员”将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走进近900万个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登记、采集数据,助力全省摸清经济家底。
做好现场登记是确保经济普查圆满成功的最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前期努力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保证。在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的普查工作者不仅要面对语言不通、沟通不便的障碍,还要克服县(市)乡镇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困难。近日,记者跟随凉山州的普查“两员”,进企业、入村社,访商户,体验采访“五经普”的现场登记工作。
“双语”普查员上线
“耽误在路上的时间要比普查的时间更长”
“您好,我们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需要您提供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1月31日下午,普查员赵萌走进昭觉县三岔河镇中心卫生院,根据普查对象提供的材料逐一进行核对。
与赵萌相同,在昭觉县新城镇的普查员吉史博史每天都是以同样的开场白开始工作。不同的是,他说的是彝语。
当天,他和同事陈倩来到县城一家银饰店开展个体经营户普查登记。
“请问你去年房租是多少?进货大概花费多少钱?”“整个店铺销售额多少?线上收入多还是现金收入多?”吉史博史一边用彝语询问店主,一边为正在记录的陈倩充当翻译。除了店铺的各项开支、经营收入、人员情况,还要核对营业执照、租房合同、进货单等各项佐证资料。
在银饰店完成普查登记后,吉史博史和同事又将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户。
“凉山的普查对象有一部分是说彝族语言的,因此入户登记工作团队的人员配置一般为一名说普通话的普查员、一名懂彝族语言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凉山州统计局局长许艳说,语言问题是当地开展普查工作中比较特殊的地方,为此,在凉山州开展入户登记工作,会专门选取了一位会说彝语的普查员,方便普查工作沟通。
此外,凉山州地域辽阔,普查工作者在这里还可能经受日行数十公里的体能考验。许艳介绍,凉山州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5县2市,每个网格内的普查“两员”在自己的负责范围内进行普查,两个普查点位间的距离相距较远。“有的普查点位较为偏远,如遇冰雪天气,除了赶班车、骑摩托车,有时还要徒步。对于普查‘两员’来说,耽误在路上的时间要比普查的时间更长。”
“五经普”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同以往相比:对数据质量要求更细更高
一套表企业、非一套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非部门负责金融业法人、个体经营户······作为国民经济“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经济普查涉及诸多行业,需要分门别类推进有关工作。相较于过去以往的经济普查,“五经普”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普查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作为一家规上工业企业,西昌钢钒属于“五经普”普查对象中的一套表单位,需要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采集处理系统上自行填报普查表。
只见企业制造部统计记录主管郭庆霞打开电脑,登录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系统,随着吴梦恺的指导,开始逐项在网上填写企业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等企业基本情况信息。
填写过程中,郭庆霞会不时提出疑问,吴梦恺都能自信地一一解答。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对系统操作如此熟练,是因为此前吴梦恺就开始参与“五经普”专项培训,包括依法普查知识培训、五经普单位清查业务培训以及软件培训等。
“一是看报表是否填写完整,有没有指标漏填的情况;二是看指标有没有逻辑性差错。”吴梦恺坦言,厘清每个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目前普查工作中最为复杂、困难的。”作为106个工业企业普查指导员的吴梦恺,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平台操作、统计指标、表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培训指导,并在企业填写报表完成之后,对企业上报的报表进行审核。
“企业在系统上完成报表之后,我们后台会对报表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会在今年上半年不定时进行查询核实。”吴梦恺坦言,“和以往相比,‘五经普’的指标增加、平台变化,都对数据质量要求更细更高。”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