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素养落地的主要载体,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创造着长大”?课堂学习到底是单项的“知识输入”,还是综合创新的“思维产出”? 5月7日,四川天府新区基础教育新课改深化行动暨试点学校和联盟共同体启动仪式在天府第七中学举行,活动现场,天府新区给出自己的课改答案。
天府七中小学部语文老师王嵌执教寓言单元《陶罐和铁罐》一课。该课堂以共议本课核心问题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排序,最后赋予权重聚焦核心问题。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出发,对比阅读,发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以表格的方式清晰直观地呈现,并赋予故事结局童趣式的哲理表达。整节课上,老师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而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支持者,充分为孩子的学习点赞、赋能。学生在准自动化学习中经历了“问—读—品—创”的探究过程,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成长。
期间,天府七中小学部语文学研室主任杨宁作《愿一粒火种 点燃教育星河》主题汇报。从课改模式中教师承担预设者、启问者、组织者、评价者的教育角色转变,对“三四五式”适性发展课堂模式实施过程进行心得交流。
天府七中小学部副校长何富强作《驻足“三四五式”课堂 欣赏孩子成长的样态》主题汇报。从我们为什么要课改,我们的课堂改革模式是什么,课堂改革具体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今年3月,天府七中小学部作为新区课改先锋校,率先进行了“三四五式”适性发展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全校师生经历了从“试模”到“练模”的阶段,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情的观察员,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纠偏者和评价者。学生的角色由传统课堂上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发现问题者、归纳梳理者、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者、实践创造者,以“10+30”的师生活动占比时空让学生有效“霸占”课堂的高质量课堂生态已成雏形。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首席专家万玉霞作《再襄变革 笃定未来》主题报告。万校长从身边事例出发,结合目前世界及中国教育变革现状,对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如何进行课堂改革、如何通过课堂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解析。同时,她提出优化组合、双主统一、回归生本、志在高远的有效课改路径,并结合天府七中小学部在前期课改探索中的实践经验,对“三四五式”适性发展课堂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当中,万校长还针对新区课程改革推行机制进行了介绍,从新机制、新操作、课改保障、课改维度拓展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向课改政策落地的一系列可操作方案。并呼吁所有教育界同仁,不忘初心,笃定课改、携手共襄,共同为新区教育发展,为未来齐努力、共奋进。
启动仪式上,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委员,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颀宣读了试点学校及联盟共同体学校名单。本次试点学校共覆盖小学段学校20所、中学段学校14所,新课改联盟共同体学校分别以五个教育集团为单位,共覆盖小学段学校39所、中学段学校23所。
近年来,天府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系统集成思维和共享理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新开办学校93所、新增学位9.5万座,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区、6个省级试验区,落地4个国家级试点项目。
“这次活动的举行,标志着新区深化课堂改革‘发令枪’已经打响,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已经按下。”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谈到,今年是天府新区获批成立国家级新区10周年,更是新区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转段提升的关键之年,而课改正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他表示,各学校要重点开展“天府好课堂”研究活动,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形成长效机制,保障课堂改革的分层分步推进和实施。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更高要求和更实举措深入推进课程课堂教育改革,助力新区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再提升,为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样板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新区所有教育人,要牢抓学校‘课堂教学’主阵地,紧绷‘课堂教学改革’这根主弦,加快构建公园城市先行区高质量教育事业公共服务体系,以优异成绩向国家、向新区献礼。”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