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绿“芯”②|拥有“绿色科技之芯”的成都世园会 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2024-05-09 09:12: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世园会”)于4月26日正式启幕,会期将持续到10月28日。成都作为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从主题到规划设计,“绿色低碳”排在了成都世园会三大原则的首位,并贯穿于筹备、建设、运营等各个流程和环节,落实于建筑、能源、科普、碳汇、交通等各个方面。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天然而成”的主会场、预计年收集雨水量约2500吨的“花瓣”、“化整为零”的空调,全自动可拉花的咖啡机器人、无人机配送······本届世园会除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花卉植物以及园林园艺精品,更是科技创新与绿色生活理念融合的重要舞台。

本期,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将聚焦这颗埋进成都土壤的“绿色科技”种子,揭秘世园会背后的众多“黑科技”。

创新科技+特色应用新场景
感受前沿技术的未来图景

记者走进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天津园内的核心区看到,有一个AI虚拟智能骑行系统。游客可以一边领略天津园美景,一边参与互动。“体验者可通过智慧大屏选择如城市街道、山间小路、海滩等不同的互动骑行模式,还能体验多人在线竞赛的趣味功能。”天津园工程负责人介绍。

还记得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全自动可拉花咖啡机器人成为大运村里的“红人”,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的喜爱和好评。这台咖啡机器人,今年也通过成都世园会再度登上世界舞台。

成都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世园会期间,主会场计划植入无人机餐饮配送、远端购物、应急医疗、失物集中快领、低空延时全景摄影等特色应用场景。“我们计划在主会场打造6条航线、12个站点进行无人机配送,基本覆盖园区主要场馆,在助力科技世园建设的同时,为低空经济在近机场区域发展探索路径。”

记者还看到,在未来园艺展区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展园,打造了元宇宙沉浸花园,利用声光电数字技术创设元宇宙创意梦幻星球。在这样的元宇宙语境之中,游客可以呼唤“Hi,成农院”唤醒它,感受前沿技术的未来图景。

此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新型显示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也将在世园会汇聚,以科技创新点亮世园之光。

绿色低碳+创新技术
科技的应用从规划设计变为了现实

本届世园会展馆设计建设在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同时,也是创新技术强有力的支撑。随着世园会主会场各大场馆的建成,科技的应用从规划设计变为了现实。

在昆明园,记者了解到这里采用了雾森系统。围绕羽桥与生命树布置,形成湿度适宜的局部环境,与共生花园的立体植物搭配共同营造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此外,记者夜间前往该园区,感受到了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游览体验,点亮生命树,“树下”与桥下种植区点缀不同主题草坪灯,各色蘑菇、蝴蝶、萤火虫在立体花园中若隐若现,凸显梦幻与科技感并存的夜景氛围。

走进上海展园,值得注意的是在它的屋顶上还种植着220种多肉植物。

“我们在底部架设了50毫米厚的透水板,确保水分顺畅渗透,并在每个隔舱四周密布100毫米直径的排水盲管,有效防止积水,再加上350毫米厚的EPS轻质粉碎泡沫板,为植物提供稳定的生长基础;接着覆盖二层粗麻布和二层土工布,以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最后,在表面铺设了150毫米厚的多肉植物专用颗粒料营养土,为沙生植物和多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了营造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园内还运用了“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三维可视监控系统。通过环境监测系统、视频安防系统、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人流监控系统以及能耗监测系统可以直观掌握上海展园的人居游园环境质量、各个主要景点位的人流情况和动态、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技术参数等信息。

“绿色+科技”
蕴含成都特色

一场世界级盛会,如何依托举办地彰显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答案就在本届世园会的各种“身份证”图标中。

记者拿到一枚本届世园会的会徽,上面红、黄、绿等主色彩与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会徽颜色相呼应,色彩鲜艳、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据介绍,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繁荣,黄色代表活力和温暖,绿色代表生态和希望,渐变色花瓣展现了成都广泛种植的“醉芙蓉”形象特征。会徽顶端的“EXPO”为黄金竹元素造型设计,挺拔高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从吉祥物来看,成都世园会的吉祥物为“桐妹儿”,核心创意来自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珙桐(又称“鸽子花”)和三星堆“青铜神鸟”,寓意和平友好、包容互鉴,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巴蜀特色。

还有不得不提及的会花,成都市花芙蓉花为2024年成都世园会的会花,芙蓉寓意高尚坚定、团圆美满,表达对成都世园会圆满举办的愿景和祝福。

成都世园会的“颜值”令人向往,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份“颜值”背后的“智慧”。

主展馆的设计建造巧妙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让建筑能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的功能,减少了运维能耗。同时,还巧妙地引入湖面低温度新风,降低空调使用能耗,“化整为零”。这一设计改变了在大型公共建筑设置中央空调的做法,而是更多地采用分散空调,其节约的能耗相当于30个普通家庭的空调年能耗量。

“未来,世园会的各个核心建筑和驿站将持续对市民开放,塑造永不落幕的世园会社会效应。”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通往未来绿色城市的桥梁,世园会的后续利用、让更多市民参与、体验等理念,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考虑。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黄聪博士表示,团队规划的宗旨就是“不规划任何一个后续不能使用的建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杨璐琦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