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续写军人荣光!文武双全“兵教师”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4-05-16 09:3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成都的5月,骄阳当空。在天府三中的操场上,一个个活力少年身着绿色迷彩,整齐列阵、斗志昂扬地操练军体拳,彰显了“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的青春姿态。

不远处的教室里,学生用环保材料创造小小军舰,用美术手法表现爱国情怀,展现着这里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

当天,是全省召开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工作推进会,也是四川“兵教师”工作启动以来首次现场“拉练”。

从疆场到课堂,他们初心如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活教材”;他们“文武双全”,让学生强体魄健身心,为素质化教育注入新活力;他们以身立教,潜移默化播下国防“种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排头兵。

全省4148名“兵教师”脱下军装,在三尺讲台续写军人荣光,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听“兵教师”现身分享:她用育人铸魂耕耘三尺讲台

军人是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兵教师”则将两项特殊职业完美结合。

英姿飒爽、眼神坚毅,时空交汇,魏诗雨照片上那张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的影像,与今天作为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兵教师”的面孔重叠。

九年来,不变的是她敢于担当的军人本色和赤诚依旧的军人风采,变化的是从面对敌人到面对少年的角色和心态。

“作为退役军人教师,首先应该将我在军队淬炼的优良作风和锻造的坚毅品质传递给孩子们。”在推进会现场交流发言时,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兵教师”魏诗雨分享了自己从士兵到教师的感受。

她说,退役后她考上了研究生,但毕业的迷茫也曾让她不知路在何方。2022年,借助天府新区开展省级退役军人参与国防教育试点工作的改革东风,她加入天府三小,成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如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种下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成为魏诗雨作为教师的第一课。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一年级刚进校时上课坐立不安,特别好动。”魏诗雨说,对此,她的方法就是陪着他保持端正坐姿和站姿,从一分钟开始慢慢增加时间,每做到一次就及时奖励和表扬。“有一次他坚持站姿快四分钟时,开始有点情绪。我一边陪着他站,一边给他讲我在军队训练的故事,最终他坚持了下来,现在基本能够坐姿端正地听完整堂课。”

不仅如此,她还将国防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她会讲毛泽东、刘胡兰、朱德等红色人物故事,让学生形成“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意识观念。也会谈起“巴以冲突”等现实事件,向学生传递“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观念。并利用队会、朝会、烈士纪念日等契机,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国防故事,传递红色信仰。

在这里,像魏诗雨一样的“兵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军人品质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孩子们。

“平时课上都会开展国防教育,让我了解到我国的军事、科技、武器方面的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长大后我也想成为一名军人。”在推进会现场,谈到参与国防教育学习的感受时,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学生林锦鸿说道。

同样拥有“军人梦”的还有另一名学生郑钰博文。他表示,非常崇拜国防教育辅导员王中华老师和“兵教师”王浩老师,两位老师常常讲述自己在部队的亲身经历,让他对军营充满了向往。“他们的到来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了我们坚韧、勇敢的品质。”郑钰博文说。

看国防教育新路径的“成都范本”:课程共享、教师共用、校内外共建“兵教师”共享发展新模式

“现场看了几个点位,很多模式很有创新性,很受启发。特别是共享教师这种方式,对我们下一步在德阳推动“兵教师”工作中,有启示和指导意义。”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张全科坦言,现场观摩让他既有启发又有压力,接下来将会加强同当地人社和教育部门沟通,结合德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

“去年我就对他们这一块工作进行了关注,而且觉得他们做得很好,他的用人、机制和政策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军认为,此次观摩带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天府新区敢改革敢创新的创新精神。下一步,绵阳市将抓机制、抓保障、抓平台建设,多举措推进“兵教师”工作走深走实。

天府新区是全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兵教师”工作的7个试点之一,他们推进“兵教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只是全省凝聚“兵力量”,激发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擦亮“兵教师”品牌的一个缩影。

谋“兵教师”工作创新发展新局面:全力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工作

开展“兵教师”工作是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和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抓手。

锻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兵教师”队伍,四川如何发力?

以中小学为重点,扩大到大学和幼儿园;编制上采取编内编外同步推进,实行编内单招,编外自主聘用,政府购买服务等;职业上从事学科教师,鼓励其担任国防教员、军训教官、校外辅导员、生活老师等;统筹区域内退役军人教师跨专业跨校区任职任教……从全省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中10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蕴含着四川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坚定改革的决心。

早谋划、早部署,早发力,早见效。

全省各地积极行动,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广元市、内江市、宜宾市、达州市、巴中市、眉山市、资阳市、甘孜州等市(州)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将国家的政策导向转化为基层实践的具体要求,有效连接了“兵教师”工作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自“兵教师”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兵教师”工作建设亮点频现:成都市、攀枝花市、达州市等地设定专门岗位单列计划公开招聘“兵教师”;宜宾市拓宽“兵教师”入职渠道,加大优秀退役军人非编教职工补充力度。自贡市、广元市等地举办“兵教师”培训班,为“兵教师”赋能。绵阳市、泸州市等地构建起“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为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底,我省退役军人在校任职任教共有4148人,其中在校任教1463人(不含任职,在编在岗1181人,临聘282人),在校任职有2685人(在编在岗1295人,临聘1390人);我省退役军人持有教师资格证2965人,其中在校工作1524人,未在校工作1441人。

“要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来,努力开创‘兵教师’工作创新发展新局面。”推进会在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熊隆东的号召中结束了,带走的是各市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接下来,全省各市州将以此次推进会为新起点,担起新使命、书写新答卷、创造新业绩,集中精力、持续作为,全力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图片由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