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3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成渝地区是全国五个试点示范区域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川渝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在积极推动政策制度协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强化协作联动,创新建立了一批新制度新机制。
5月2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联席会暨示范试点总结会在四川广安召开。会上发布了2项制度性成果:《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川渝地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
这两项制度性成果有何意义?解决了怎样的痛点?如何更好地落地实施?这对我们的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来讲又意味着什么?记者专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政策法规处(综合执法监督处)副处长李丽,为你深入解读。
“经过对区域执法协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川渝两地省级交通运输行政部门和省级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印发了这2项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可以说,在全国交通运输5个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区域中,这是首个。”李丽介绍。
这两项制度性成果包含什么内容?李丽介绍,《协作办法》具体地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抄告、线索案件的移送以及调查取证、文书送达等等具体地执法协作的流程,还包括了两地执法机构对执法结果的互认。而《取证规则》则是根据行政处罚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现场执法的包括询问笔录、现场勘验、执法证据收集调取等规则,从而达到规范两地执法取证行为的目的。
这两项制度性成果又解决了怎样的痛点?李丽举例,“以往,在执法过程中,两地可能会在执法结果上出现不互认的情况,这就会使执法效能大打折扣,不利于服务行业安全生产。而交通运输执法的对象很特殊,是区域流动性的,因此监管标准、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统一性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推动区域执法协作实现真正的结果互认、协同共治。”
“因此,这两项制度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我们执法协作方面的一些程序性问题,旨在进一步将区域执法协作的一些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化的成果,从而推进执法协作的规范化和体系化。”李丽解释。
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交通运输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李丽介绍,“两地执法标准和程序统一了,减少民众对于执法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罚”,自己执法程序不公正等带来的一些矛盾纠纷。这其实是更有利于维护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她还补充说道,“同时去年川渝地区还认定印发了5张清单,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依法实施不予处罚、不予强制,减轻处罚、从轻处罚等。
“其实目的都是为了从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和优化环境的角度出发,不为处罚而执法。”李丽坦言。
两项制度性成果,标志着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迈向纵深。接下来,还将会有怎样的探索与创新?李丽介绍,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包括在政策法规行动上走得更远,将协同推向更高高度,例如更大范围的促进交通运输的立法协同,“比如我们今年就计划在公路管理和桥梁隧道管理方面推进协同立法,实行联合申报、立项、制定,同步实施。”
另外,就是深化联合执法实践,以及提升协同质效,“下一步,我们要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相关工作安排,来打造线上执法协同模块,实现线索移送、案件移送、证据协查、文书送达、信息抄告等执法协作线上运行,有效强化区域执法协作信息化支撑,切实提升川渝两地区域执法协作数字化水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