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质量发展“蜀”这里

2024-05-27 22:02:00   人民画报

2024年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介绍,四川历来是国家的战略腹地,是人口大省、科教大省、经济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川视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作介绍。摄影段崴/人民画报

聚力科技创新

量子光源芯片是未来量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在2024年成功研制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使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中国离量子互联网越来越近。

四川近年来聚焦科技创新,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作为科教大省,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还有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都是四川开展科技攻关的底气和支撑。


成都望江楼公园河畔千株红梅绽放与锦江相映成趣。C视觉 供图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市兴隆湖片区。C视觉 供图


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西部铁路物流中心的一部分,是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载体。C视觉 供图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应用技术,四川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后劲。在绵阳,北斗三号民用芯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内江市,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正在运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投入科学运行;成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C视觉 供图


四川造“双尾蝎”无人机。C视觉 供图

截至2023年末,四川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万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万家。接下来,四川将继续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具体而言,四川将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等核心载体;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打造原始创新“国之重器”;做强创新主体加速成果转化,重点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技术人员在宜宾市高新区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有序作业。目前,四川省已形成光伏产业全链条布局,多晶硅产量占全国20%,电池片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C视觉 供图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C视觉 供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亚丁空间天气科学中心观测基地。亚丁空间天气科学中心观测基地是四川省首家天文领域生产示范类省级科普基地。C视觉 供图


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二期的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实验PandaX-4T实验装置。C视觉 供图


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图为拉索内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们,正在观察水下4.5米深的探测器单元的光电倍增管。C视觉 供图

围绕高质量发展布局产业

2024年3月27日,京东方投建的国内首条、全球首批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在成都正式奠基,主要生产高端触控显示屏,项目总投资约 630 亿元,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四川首个5G智慧港口项目──宜宾港5G智慧港口一期正式上线试运行。C视觉 供图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台10MW海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在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研制成功。C视觉 供图

这仅仅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四川蓬勃发展的小小缩影。当前,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1.6万亿元,高标准建设了成都“芯火”双创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级平台,获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全国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试点示范,是全国最大的AMOLED生产基地,五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四川深度融合,助力四川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四川“宜宾造”汽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四川省宜宾市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着力点。C视觉 供图


成都造国产大客机C919机头在中国商飞集团上海飞机制造厂与前舱对接组装。C视觉 供图


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C视觉 供图

四川围绕高质量发展,已经结合实际认真谋划、高位推动,下了先手棋。四川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和应用场景。同时,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全产业链能级整体跃升。

四川将加速推动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打造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同时,四川的传统产业规模也较大,将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件前端生产车间员工正在调控设备。该公司主要生产4K、8K超高清IPS新型显示面板。C视觉 供图

守牢“天府粮仓”

2024年3月,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金峡村,一片上百亩的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村里正按照省里最新出台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进行建设,确保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2023年,四川全省整灌区、整市、整县、整片推进4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任务。量质并重是四川建设“天府良田”的关键词。


2023年12月4日,在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正在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内观察生菜的生长情况。摄影 何海洋

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天府粮仓”,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四川采取了有力措施来保护耕地。2023年,四川净增50万亩耕地,复垦了4.2万亩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


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堪称四川种业“最强大脑”。四川作为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率先建设省级种业园区,水稻、油菜种子生产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C视觉 供图

四川树立大食物观,想方设法让百姓餐桌更丰富、让农民增收更多元。目前,全省油菜籽、马铃薯等15个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是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四川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24年4月9日,遂宁市安居区三家大米育秧中心,工人正在循环式育秧机上查看水稻秧苗长势,为插秧做准备。摄影 刘昌松

四川林地面积3.81亿亩,是耕地面积的4.8倍。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从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养殖等七大领域发力,向森林要食物。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原始青冈林下,每年能产约4000吨松茸,农户采摘松茸,多的每年能有10万元收入。四川有全国1/5的竹林。四川大力推动全竹利用、全链开发,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和“致富林”。目前,四川正在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努力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