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3日,《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新闻发布会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这是我省首个跨市(州)的流域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加快“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助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规划》共8章30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斌介绍,有多次赴安宁河流域开展的实地调研和摸底排查,还有先后组织研讨会30余次的积极开门问策……通过系统调查和评价,全面厘清了安宁河流域2个市(州)11个县(市、区)地形地貌、资源现状、生态本底,科学研判整治潜力和重点区域,将突出解决耕地质量不高、用地布局散乱无序、水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
“我们还从底线控制、整治修复两个维度,设定了耕地保有量等9个一级指标,细化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8个二级指标,并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对应的11个区县。”邓斌说。
如何定任务?邓斌表示,《规划》最终构建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体的“3+X”整治任务体系。围绕严格耕地保护,提出通过补充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筑牢“天府第二粮仓”根基。比如,准备通过“小块并大块”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将坝区平均地块面积提高至50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5%-10%。又如,围绕节约集约用地,提出通过优化建设用地格局、城镇低效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围绕生态保护修复,提出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废弃损毁土地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规划》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4大整治分区,并在每个分区选取2个重点片区,规划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项目,探索“土地整治+”实施模式,打造示范工程和特色整治样板,辐射带动全流域治理。“我们准备在安宁河谷打造2个农田保护示范区、1个河谷稻田作物实验生产基地、1个农耕研学体验基地等,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能研学’的‘美丽田园’示范工程。”邓斌介绍,此外,《规划》还主要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供给、拓宽筹资渠道、强化规划传导、增强技术支撑、鼓励公众参与等6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助力“一河分治”向“一河共治”转变。
《规划》提出,到2025年,区域特色示范工程有序推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国土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有效改善,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座更加牢固;到2030年,区域特色示范工程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显现,农田防护与绿色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成效呈显,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充分彰显;到2035年,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基本构建。
邓斌还提到,今年计划在冕宁、米易、盐边、仁和四个县(区)打造典型示范区,预计完成土地整治7000余亩,打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聚美丽、流域风景秀丽、环境宜居宜业的攀西版“富春山居图”。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