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统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例如,在“弱有所扶”上,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此外,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达到740元/月、533元/月,低保标准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老有颐养”上,四川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在“幼有所护”上,四川持续提高儿童保障水平,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同时,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
在“残有所助”上,四川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同时,积极推动两项补贴扩面,惠及14万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此外,持续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全省有21家机构,占全国的1/7强,开放床位近2万张,占全国的1/4强,精神卫生福利在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医院等级、综合实力、社会效益发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实习记者 刘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