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别报道|种下“乌洋芋”、养起“乌金猪” 他带领阿吼村“百合花”迎风开

2024-07-01 20:24:00   四川发布

人物名片

王小兵,男,彝族,中共党员,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员工,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八年多,阿吼村荣获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王小兵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国家能源部脱贫攻坚榜样人物、最美先锋战士、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盛夏临近,在海拔2700米的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百合种植基地,一块块规整的土地上,郁郁葱葱的百合涨势喜人。“百合今年只种了50多亩,今年百合涨价了。”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笑着说道。最近,阿吼村的药百合正值“长个儿”时期,殊不知,在这旺盛的百合苗下的根系里,正默默积蓄能量,等候下一个春天。

8EE87793-1D28-4D64-A682-A7F754C197AE

很难想象,7年前,王小兵第一次阿吼村,当地仍处在“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生活状态。

驻村第一件事:和村民建立感情

时间回到2016年底,在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工作的王小兵,接到了去一线脱贫攻坚的任务,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是有一丝犹豫。“因为家里有70岁的母亲还有上小学的孩子,母亲得知后对我说,‘单位让你去帮助山里的同胞你就去干,不仅要干好,还要干的干干净净’。”

阿吼村是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当王小兵踏进阿吼村,还是被眼前的状况惊呆了,泥泞不堪的村道、低矮破烂的房屋、靠天吃饭的庄稼、衣裳破旧的孩子、家徒四壁的贫困人家……看在眼里,他暗暗立下扶贫志,誓要带领阿吼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路。

BD29850A-CC12-4EF7-9D1F-0B2B0657F10C

王小兵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民建立感情,“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才能够真正了解到村民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到他们的需求”,王小兵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开始走村入户,访贫问苦。

阿吼村虽然只有900多人,却分散居住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头沟壑中。王小兵从沟壑到山顶,又从山顶到沟壑,一户一户入户走访,随时不是在走访的路上,就是在村民的家中。渐渐地,王小兵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了解了阿吼村的村情民意,村民们也都认识并熟悉了这个“王书记”。

45岁的贫困户吉觉阿牛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大儿子因拿不出生活费面临失学。王小兵了解到情况后,自掏腰包及时为他家送来2000元,让他们先送孩子去上学。同时,将阿牛木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她在产业基地务工,给她争取公益性岗位,还随时不忘到家里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吉觉阿牛木的小女儿阿支莫看到王小兵来了,远远就喊“舅舅来了”,那一声稚嫩的声音喊出的舅舅,让王小兵感动不已。“彝族亲缘关系中,以‘舅舅’为大,能够被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小女孩称为‘舅舅’,是多大的信任啊。”王小兵说。

久而久之,全村的老百姓都很信任这个外来小伙子,王小兵还成了很多村民的兄弟。

第一书记首要责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通过深入摸排和走访了解,王小兵有了初步想法,打造村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构建村产业体系。2017年,在征求村“两委”意见后,他总结提出了“334”帮扶模式,即:“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

思路有了,如何推进落实,这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

“贫困群众思想固化、观念落后,要让他们跟着干不是件易事。”王小兵说,为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他和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种植“川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药材,“过程中却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和不理解,他们认为,阿吼村祖祖辈辈都是种洋芋的,怎么种上了中药材。”

1D2F8F2F-DA0E-4502-A24F-D13517B86735

为发展集约化的种植业,王小兵准备成立合作社,需要流转土地,又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对。王小兵就带着村“两委”干部一趟一趟、挨家挨户的宣传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王小兵仍记得,2020年2月21日,阿吼村的天气格外晴朗,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一大早就带着856斤百合种子,来到国家电网扶贫产业园区百合种植基地,组织村民开始种植百合。“大家都到这里来,我给大家讲一下百合种植需要注意的要点,百合在种植前,我们需要给百合浸泡消毒,把土壤深翻、疏松,开好排水沟……”

为做好百合种植工作,在王小兵的带领下,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主动与丽火现代农业公司对接,确定了百合种植时间和种源,并通过和合作社协商,组织村民对百合种植所需农膜、肥料等物资进行采购,确保百合种植顺利进行。

“今年我们还开始试种葡萄、何首乌,使产品多元化。”王小兵介绍,根据阿吼村高寒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针对部分村民熟悉传统种养殖的情况,我们给村民送去种子和幼仔让村民种下了“乌洋芋”、养起了“乌金猪”,大力发展“两黑”产业,使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连续4年,合作社都进行了分红,分红资金累计达66.14万元。”王小兵说。

在他带领下,阿吼村村民干劲十足,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1965元。2017年底,阿吼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之后,阿吼村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已达到15442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