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绵阳提笔“答卷”|全面深化改革看四川③

2024-09-21 21:3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决定》。

“政治站位高”“改革部署实”“方法举措明”这是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对此次省委全会的三点强烈感受。在李云看来,全会《决定》稿专章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提出系列配套措施,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施工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带领全省上下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效。

李云谈到,此次全会对绵阳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推广绵阳乡镇抓产业促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做法、健全绵阳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机制、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等作出安排部署,还有一些绵阳改革经验将在全省推广,这对绵阳既是肯定,也是鼓励。他表示,绵阳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省委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精心谋划、务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绵阳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多绵阳贡献。具体如何落实?李云从四个层面来带解答。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绵阳连续6个季度保持了8%以上的较快增速。后续,绵阳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例如,在产业链发展方面,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型显示等5条以绵阳为主要承载地的产业链,加大“链主”引进培育力度,促进上下游贯通、左右岸协同,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韧链强群。招商引资方面,充分发挥全省首个招商引资正面清单作用,高效运营绵阳科技城招商服务公司,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在新一轮招商生态变革中抢抓机遇。民营经济方面,用好副县级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发布投资项目机会清单,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离全年结束仅一百天左右时间,我们将以超常举措保运行、稳大盘,抓实‘三次产业’、紧盯‘三驾马车’,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近年来,绵阳谋划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有效催生创新源动力,绵阳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李云表示,绵阳将对照这次全会改革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聚焦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新揭榜的3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探索优化院地、院企互动交流机制,高效运营“云上两城”,推动科技成果快速孵化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蹄疾步稳。“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我们将全力推动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绵阳路径,更好地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努力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李云介绍,近年来,绵阳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始终稳定在65%以上。他表示,绵阳将抓实民生领域改革事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办好民生实事、建好民生项目,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大重点群体、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深化绵州农房增信贷等改革事项,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做好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养老等各方面工作,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改革“扩面提质”等,并持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坚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近两年,绵阳市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重大敏感案件事件,为全力拼经济搞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下一步,绵阳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抓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绵阳。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坚决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抓紧抓实耕地保护、生态环保、森林草原防灭火、统计数据质量等底线红线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李云还谈到,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天府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实验室建设”。绵阳的涪江实验室是支持核医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发布16项科技进展。为此,他建议省上将涪江实验室纳入天府实验室序列,打造核医疗领域的战略创新平台,让绵阳更好肩负主要承载地职责,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链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实习记者 许雯 许明智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