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宣汉县双河镇交通村脆李产业基地,上百位种植户顶着料峭寒风,认真聆听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教授讲解宣汉脆李标准化种植技术……近日,该县举办“标准化提升宣汉脆李产业发展培训会”,把标准化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帮助广大种植户进一步提升标准发展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宣汉落地生效。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近年来,宣汉县积极探索以标准化为抓手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着力推动“产、村、旅”融合,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脱贫攻坚。2016年12月,宣汉县被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建设周期为3年。
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创建思路,宣汉县把脆李产业作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通过“标准化+”手段提升脆李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释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该县50余个乡镇竞相种植宣汉脆李,并建成以庙安乡和南坝乡为核心的两个万亩示范区,脆李种植面积达5666.67公顷,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年产量呈逐年增长势头。“宣汉脆李已经成为拓展宣汉农业农村动能的新引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手段。”宣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推动宣汉脆李加快迈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快车道,该县积极开展标准“下乡村、入田间、进农户”系列宣传活动,并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教授为全县54个乡镇农技站站长、18个脆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2个重点种植乡镇分管负责人以及部分种植户集中授课。汪志辉教授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以及市场定位,围绕现代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基础知识、脆李栽培生产的关键技术标准、脆李冬春季管护等进行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主题讲座。为了拉近群众与标准的距离,汪志辉教授还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把标准化课堂开设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通过现场讲解、现场示范,让种植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自觉将标准化体系贯穿到“从果园到果盘”的全程产业链中,从源头上把好宣汉脆李“品质关”。
目前,该县已制定出台《宣汉脆李产业标准化提升方案》,该方案围绕脆李育苗、种植、采摘、储运、包装、销售全产业链,运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规范化的管控,在产业链上逐步建立起源头有保障、过程可控制、产品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不断推动宣汉脆李走上“规模经营、绿色种植、精细管理、系统服务、标准采摘”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同时,该县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精准扶贫模式,以政府、物流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相互联动为核心,推动规模种植、加工转化、商贸物流、品牌营销、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宣汉脆李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宣汉脆李走向更广阔、更高端销售市场,并带动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让宣汉脆李真正成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支柱产业。(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 张东)